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堅守初心十年未改 導演李睿珺以電影對話世界

2017年08月09日 08:07: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8月8日電 (胡小麗)當談及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夏至》時,李睿珺有些許驚訝,因為不經意間已過去10年。2007年,《夏至》完成,2017年,他的第五部長片《路過未來》入圍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李睿珺的電影雖非觀眾喜聞樂見的那種,但聚焦當下,對準農村老人、小孩以及獨自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一代,關注這些群體在面臨生存環境更疊時所遭遇的困境與精神世界,每一部都滿含著一種厚重的人文關懷。

  如李睿珺于2010年完成的電影《老驢頭》講述的就是西北農村73歲空巢老漢“老驢頭”生無所依死無所歸的故事。《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講述的則是村中木匠老馬在殯葬形式變革,不願被火化,希望土葬駕鶴西去的故事。

  有觀眾把這兩部影片和《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命名為“土地三部曲”,李睿珺稱自己並未有計劃地在圍繞某個主題進行拍攝,更多出於一種下意識的關注與表達訴求。

  他稱拍攝《老驢頭》是源於“心痛”與“憤怒”,而《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則被小説中關於老人的部分所吸引。

  1983年,李睿珺出生於甘肅省高臺縣的一個村莊,那兒有他整個年少時的生命體驗。

  “西北的父母都在為子女活,當他們年老覺得該享受天倫之樂時,發現社會變了,孩子都外出打工了。”李睿珺敏銳地覺察到一些老人陷入了精神與物質的雙重危機,這讓他感到不公平。

  “我沒有辦法假裝沒看到,只能把他們放到電影裏,通過這種方式跟所有人建立一種溝通機制。”李睿珺説。

  他把《老驢頭》與《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的拍攝場景均設在了自己年少時生活的村莊,並邀請親朋好友出演其中的角色。李睿珺從不借助過度的煽情與強烈的衝突來達成某種效果,反而以平靜的鏡頭語言呈現影片中人物的焦慮。

  “當你看到這個電影,有觸動和思考就可以了,因為改變已經開始。”這是李睿珺希望自己電影能夠抵達的地方。

  10年來,他一直持守這份初心:通過電影將看到的世界準確地傳達給大眾,即使中國電影市場給予獨立電影的觀眾是最少的。李睿珺深知這其中的遊戲規則,只是無法説服自己做出一些妥協。

  他稱其實有過一些投資方拿著劇本找過他,但他拒絕了。“電影不是個賺錢的工具,或者是個活,電影必須只是電影。”李睿珺表示對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電影無法將就。

  “電影是我跟這個世界進行對話與溝通的媒介。”這是10年前李睿珺對電影建立起來的認知,而10年後的今天,李睿珺依舊專注于他眼中的世界,“我沒有辦法避開不去表達,我也只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