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柏林7月5日電 (記者 沈晨)“感知中國·匠心冶陶”景德鎮陶瓷文化展7月5日在德國柏林KPM皇家陶瓷工坊開幕,來自景德鎮的100余件(套)陶瓷作品,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喚起了德國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美好嚮往。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黃坤明,德國梅森副市長Markus Renner,中共景德鎮市委書記鐘志生,德國柏林KPM皇家陶瓷工坊總經理Woltmann,法國菲力格影視部經理克雷芒·勒維等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上,黃坤明宣佈展覽開幕,鐘志生向德方贈送紀錄片《匠心冶陶——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和展覽圖冊,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集團和法國菲力格傳媒簽訂紀錄片《瓷都雙城記》拍攝協議。
鐘志生在致辭中説,陶瓷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東西方文明互鑒的見證、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橋梁。柏林是德國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是歐洲的陶瓷聖地,也是享譽世界的創意之都、藝術之都。景德鎮與柏林因為陶瓷而結下了不解之緣。19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原柏林大學校長李希霍芬博士,曾遊歷中國並寫下《中國——我的旅行與研究》一書,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1869年,李希霍芬博士到景德鎮考察,把景德鎮制瓷黏土命名為“高嶺土”推向世界,開啟了中國陶瓷與世界對話的絢麗篇章。因此,“感知中國·匠心冶陶”景德鎮陶瓷文化展在柏林舉辦有著特別的意義。
Woltmann在致辭中説,從17世紀開始,以景德鎮瓷器為代表的中國陶瓷,通過絲綢之路進入歐洲、來到了德國,既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文化之間的交流,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碰撞出許多友誼的火花。“感知中國·匠心冶陶”景德鎮陶瓷文化展在德國柏林KPM皇家陶瓷工坊舉行,是一次具體而務實的合作,我非常贊同。衷心地希望雙方深挖友好交往潛力,拓展合作空間,促進兩地經濟社更加繁榮。
開幕式結束後,與會嘉賓一同觀看了本次展覽中展出的展品,並饒有興致地觀看了瓷樂表演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制瓷技藝表演。在表演中,瓷樂演奏唯美悠揚,瓷甌、瓷鐘、瓷笛、瓷簫、瓷鼓等瓷樂器將聲學、物理學原理與陶瓷工藝巧妙結合,演奏起來清新悅耳、美妙動聽,是景德鎮瓷器“聲如磬”的集中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通過現場展示拉坯、利坯、畫坯等手工制瓷的核心工序,生動形象地向觀眾還原了陶瓷成型、裝飾的主要過程。這樣一場“有聲”、一場“無聲”的表演,令現場觀眾耳目一新。
本次展覽共分為絲路記憶、青花故事、彩繪世界、窯變萬彩、雕刻時光、美麗生活六個篇章。在絲路記憶篇章中,通過對歷史上外銷瓷的展示,再現了景德鎮外銷瓷的歷史足跡,瓷器把中國同世界連為一體,為中國贏得CHINA的美名。在青花故事篇章中,展示了很多經典的青花瓷,講述了青花瓷從市井到宮廷、從東亞到北歐,曾經風靡全球的文明奇跡。在彩繪世界篇章中,從山水到花鳥到人物,從油彩到色釉,各種裝飾手法的陶瓷應有盡有,異彩紛呈,充分體現了陶瓷文化的藝術魅力。在窯變萬彩篇章中,展示顏色釉陶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韻味。在雕刻時光篇章中,詮釋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美麗生活篇章裏,通過展示陶瓷文明與人類文明共同成長的足跡,反映了“陶瓷改變生活”的美好願景。
在展覽開幕式上,中方向德方贈送的《匠心冶陶——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紀錄片歷時兩年半攝製完成,不僅完整、準確、全面、真實地記錄了包括瓷器的原料製備、器物成型、圖文裝飾、窯爐燒造等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而且對古代瓷業的專用建築、工具器械等,也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記錄,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影視價值、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