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文保專家周慶良病逝 生前被稱為北京“通州活地圖”

2017年05月18日 07:31: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攝影/唐建

  5月14日不幸逝世的周慶良(筆名周良),生前是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長,也是中國運河歷史文化專家。

  但他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稱呼,是“通州活地圖”。這是享年74歲的周慶良用腳走出來的——從1982年到2003年,他獨自一人騎著一輛“除車鈴不響,哪哪都響”的二八加重自行車,走遍整個通州的每一個自然村和城區內的每一條街巷,完成了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的任務。也正是因為這一段經歷,他被大家稱為“通州通”、“通州地下文物活地圖”。

  就是這輛“除了鈴不響,哪哪都響”的自行車,還在探訪曹雪芹墓碑的時候給弄丟了。

  通州很多文物,因為他得以倖存

  “唯歷史文物是嗜好,願為通州的振興、為運河文化的傳承光大盡心盡力。”——周慶良《潞水吟》

  周慶良生前同事、運河船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每次出去我們都不用導航,跟著周老這張活地圖就行了。而每當有文物需要修繕、需要通州區文物管理所出修繕方案的時候,一般人得上網查資料和寫方案,往往還要寫上幾天。但是,周慶良一個人一晚上就能完成,而且還是手寫,不用查資料。因為,通州每一處文物的歷史,可以説都存在他的大腦中。”

  2003年,時任通州區文委主任的杜德久找到了周慶良,希望由他來編寫一部通州地區的文物志。周慶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從2005年開始,僅用了一年時間,他獨自一人就完成了50萬字的《通州文物志》,彌補了通州地區在這一領域裏的空白。

  周慶良進行文物考察

  2011年,《通州時訊》推出了《通州地理》欄目,主要講述通州區的人文、民俗、文物、地貌、歷史故事等,張麗擔任欄目記者,與周慶良和報社的攝影記者組成固定的工作組。至今,三個人足跡踏遍了通州區的11個鄉鎮和4個街道,“《通州地理》欄目已推出6年,周老任勞任怨陪著我們走過每一期。……奔波在採訪的路上,他也常常累得歪在車裏打盹兒,畢竟是70多歲的人了,看著讓人心疼。”

  張麗在回憶文章中還寫道,“熟悉了才發現他有兩面,對保護文物的同道中人,他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各種方面鼎力支援;對那些破壞者則鐵面攔阻,不留半點情面。通州很多文物,因為有他,才得以倖存。”

  為通州文物以命相搏

  “哪一次中央、市裏及外地來人不是你實地講解引經據典滔滔不絕?”——通州區作協主席劉祥

  據運河船夫介紹,周慶良在2003年退休後,立即又被返聘,一幹就是14年。對於通州文物的保護,周慶良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周慶良不光是在文獻領域上有所建樹,在文物保護上,他更是以命相搏。2006年5月,周慶良在去武夷花園小區東側進行考古勘探的時候,發現有挖掘機正在附近施工。他趕忙上前要求工人立刻停止施工。但是,施工方卻不予理睬。於是,周慶良一怒之下爬進挖掘機的翻鬥裏。施工工人見此才停止了施工。最後,通過有關部門的介入,對該地區的考古勘探最終獲批。而隨後發掘出來的大規模漢代磚墓群證明了周慶良判斷的準確。這樣的例子,在周慶良的身上可謂不勝枚舉。為此,他也得罪了很多人。

  在通州被定位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後,周慶良為通州地區的考古作出了自己的最後一份重要貢獻。憑藉多年來對相關文獻的研讀並結合在通州地區發現的一些漢墓遺址,周慶良認為文獻中所記載的西漢路縣古城一定就在通州區內。通過大量的工作,周慶良大致確定了路縣古城的地理範圍。此後,他一再呼籲要用科學的手段進行發掘。借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東風,路縣古城終於在2016年7月得以重見天日。雖然年事已高的周慶良沒有直接參與這次發掘工作,但是,他多年以來的前期工作與呼籲,無疑為這次發掘貢獻頗大。

  周慶良向中學生介紹通州風情 攝影/常鳴

  劉祥是通州區作家協會主席,與周慶良相識于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已半個世紀。他如此追憶周慶良,“哪一次中央、市裏及外地來人不是你實地講解引經據典滔滔不絕?須知你把通州吃透了,重點朝代、建築、遺址、詔書碑文,你甚至連哪年哪月哪日、長寬厚實物尺寸、段落句讀,連民間傳説走路都在背誦,你的學問是腳步丈量出來的。”劉祥還透露,騎自行車調查通州文物期間,中午餓了,周慶良就在小賣部買一把動物餅乾、一瓶水解決,“他積勞成疾,已患不治之症近一年。可是這一年來,他還在為博物館新的展陳慷慨陳詞,為政協文史委幾部書稿修改校訂,為他的新書《安清幫秘笈》懇請加快出版。”

  性格耿介,得罪人不少

  “無論是政協發言還是學術討論,他都直言不諱,不計得失。”——通州區原政協常委 胡建功

  好友胡建功與周慶良相識相知32年。周慶良去世前三天,胡建功曾到醫院探望,當時周慶良握著他的手,幾度哽咽。胡建功介紹,除了鍾情通州文物保護之外,周慶良書聯篆刻無所不精,兼善詩文訓詁,箋疏墓誌碑刻,近年更是篆刻了《弟子規》、《三字經》和《千字文》。在憶文中胡建功還透露,周慶良為人耿介,“無論是政協發言還是學術討論,他都直言不諱,不計得失。為此他曾得罪過領導,觸怒過同仁,也曾因此而受挫遇坎,但這些他都不以為然,言行如故。”

  文/實習記者 郭懷毅

  (北青社區報通州版記者張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延伸閱讀

  周慶良(1943-2017),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長,中國運河歷史文化專家,著有《通州漕運》、《潞陽雜敘》、《潞水吟》、《通州文物志》、《通州文物古跡》、《古代張家灣》等12部專著。1985年,獲文化部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榮獲公安部、文物局文物安全先進工作者稱號。2002年,榮獲國家文物局鄭振鐸—王冶秋基金會獎勵。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