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朗讀亭引民眾“一讀為快” 慢閱讀拭去文化浮躁

2017年03月10日 11:09: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西安3月9日電 (張一辰 黨田野)“平日忙碌的生活中,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去朗讀,而剛才在‘朗讀亭’裏的三分鐘,令我找回了學生時代的記憶。”西安80後李超對記者坦言。

  2017年春節之後,一檔將個人成長、情感體驗、傳世佳作與朗讀相結合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在內地熱播,令朗讀這種傳統的閱讀方式,重歸大眾視野。作為該節目的線下延伸,一座形似電話亭的“朗讀亭”也開始出現在內地的廣州、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

  9日,在西安大唐芙蓉園“朗讀亭”外,朗讀愛好者們已排起長隊,其中既有“一顆素心,捧卷輕吟”的白髮老者,也有“讀書、曬照兩不誤”的文藝青年。他們可在設有專業錄音設備的“朗讀亭”裏進行3分鐘朗讀,而錄製的內容則可能會被剪輯到節目中並向全國播出。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生活與工作的界限不再明晰,在佈滿“時間碎片”的世界重拾中國傳統文化的“靜謐”亦成難事,而朗讀以其所蘊含的“慢生活”理念成為拭去“文化”浮躁的一劑良方。

  手捧著英文版《老人與海》的王磊就讀于西安外國語大學,在排隊間隙,他還不忘與身邊的“讀友”交流心得。“無論是書籍或文章都蘊含著作者美的靈感在其中,而大聲朗讀,則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年過五旬的西安市民劉建榮此次將要朗讀的是詩人余光中的作品《鄉愁》,“我想把這首詩讀給在國外求學的兒子,表達父親對孩子的一份思念之情。”

  今年以來,諸如《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文化類電視節目在內地熱播,使傳統文化通過大眾傳媒,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走入人們的生活,也令受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逐漸升溫。

  陜西省社科院專家王曉勇認為,隨著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及泛娛樂化的影響,人們逐漸失去了“慢閱讀”的時間和熱情。“朗讀亭”的出現,給了人們一個回歸傳統閱讀的契機,通過朗讀文學作品,感悟文字的魅力,藉此找尋純粹的“自己”。(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