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廣東揭陽元宵“行彩橋” 十萬市民行橋祈福

2017年02月08日 07:45: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廣東揭陽元宵“行彩橋”十萬市民行橋祈福

  “行彩橋”是廣東揭陽鬧元宵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2月7日農曆正月十一,近十萬當地市民到石獅橋“行彩橋、摸石獅”,寄予諸多美好的新春祝願。 陳啟任 攝

  中新網揭陽2月7日電 (記者 陳啟任)“行彩橋”是廣東揭陽鬧元宵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2月7日農曆正月十一,是當地民眾“行頭橋”的日子,當晚夜色初降,近十萬當地市民走向榕城區的石獅橋,“行彩橋、摸石獅”,寄予諸多美好的新春祝願。

  據了解,揭陽榕城“行彩橋”的民俗自清朝乾隆年間便流傳開來,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由於歷史原因,揭陽行彩橋習俗在20世紀60-80年代中斷了較長的一段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石獅橋附近居民重新組織彩橋工作,使石獅橋成為榕城最早復興行彩橋習俗的古橋之一,這也是改革開放後榕城最先重現的彩橋。

  當地民俗專家介紹,“行彩橋”分三回合進行。正月十一日開始的“行彩橋”,稱為“行頭橋”。“行頭橋”時,人們都要採下橋頭的榕枝竹葉,拿回家裏插在門楣上,以祈帶來好運;正月十五日晚進行“行彩橋”的第二回合,稱為“行二橋”。人們既鬧元宵賞花燈,又“行彩橋”,達到高潮,但遠遠比不上十一晚熱鬧;正月十六日晚進行“行彩橋”的第三回合,稱為“行尾橋”,整個“行彩橋”活動至此結束。

  “行彩橋”是廣東揭陽鬧元宵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2月7日農曆正月十一,近十萬當地市民到石獅橋“行彩橋、摸石獅”,寄予諸多美好的新春祝願。 陳啟任 攝

  此外,在“行頭橋”中,另一個重要的習俗便是要“摸石獅”,不同年齡的人還會有不同的祈禱語。如帶著小孩的人會説:“行橋頭(或摸獅頭),阿奴事事賢。”未婚的小夥子説:“行橋肚(或摸獅肚),娶雅嬤(即漂亮妻子)。”姑娘們拿石塊或竹枝擲溪中説:“擲(或行)橋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懷孕的婦女説“摸橋(或獅)耳,生阿弟”……(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