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百餘人尋覓永定河奇石 想建公益奇石博物館

2016年10月27日 08:37:13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巴掌大的平淡無奇的石頭裂成兩半,竟然形成了一對憨態可掬的“熊貓”;800多斤重的石頭上出現一條“龍脈”,結果有人想用一套房子收購……在北京永定河,有一個百餘人組成的尋石小組,近十年不斷尋覓著永定河的石頭,挖掘著遠古的記憶。現在,尋石小組的最大夢想是開辦一個公益奇石博物館,既能讓大大小小的石頭有個最好歸宿,也能向更多市民講述千百萬年來沉澱下來的石頭故事。

  石頭尋

  尋石有規矩 不能摔也不能鑿

  祁長青,土生土長的盧溝橋人,種地、磨玉、汽車修理、模具加工、建築工人……51年的人生中,祁長青有很多角色,可是持續最長的就是永定河尋石人。20多年來他搬回家的石頭有幾百噸,永定河的石頭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走進老祁家中,就像走進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奇石博物館,整面墻壁、嬰兒房、陽臺、餐桌……到處是石頭。説起老祁和石頭結緣,那還是1992年的事情。當時村裏農轉工,祁長青被安排在一家建築公司工作,到處去開槽、挖土,有時候會翻出一些石頭來,祁長青偶然看到一些石頭很獨特,從此就愛上了撿石頭。2004年,在朋友介紹下,祁長青第一次去永定河尋石。

  那時候永定河河道到處是砂石料開挖後留下的大坑,有的四五十米深,順著挖沙人留下的車道下到坑底,人顯得是那麼渺小。“我一下子發現,原來永定河還有這麼神奇的石頭!”祁長青説,時間一晃過了20多年,從盧溝橋到三家店水庫,來來回回走了多少趟已經無法計數。“以前主要在園博園那塊地兒尋石,後來修了公園,就奔三家店……”老祁説,尋石也有許多驚奇,比如有一回在永定河道撿石頭,隱隱約約總聽見人嘀咕的聲音,“要知道那可是荒地,荒草老高。別是碰上壞人接頭了吧?大著膽子湊過去,才發現是幾隻會學人説話的鳥兒。”

  尋石是一項苦旅,那時候家裏沒有汽車,而且真正的河灘汽車也下不去,老祁都是騎著自行車去,背著口糧和工具,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到了目的地,沿河而上,一路尋找。因為馱石頭,自行車壞了十幾輛。“那種二八大車,后座上放著石頭,推著上河堤,有時候推著推著就把大梁給扭折了。”祁長青回憶説。

  2007年開始,永定河的石頭越來越引起石頭愛好者的興趣,永定河的尋石隊伍開始不斷壯大,如今已自發形成100余人的“永定河尋石小組”,老祁也被大家推選為永定河尋石小組組長。小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多是出於對石頭的愛好而自動加入的。尋石沒有休息日,有空就招呼一聲,三五人也能成行。

  “尋石也是有門道兒的。”祁長青説,冬天上午10點以後在河灘裏能聽到嘩啦嘩啦的聲音,那就是石頭動了,開春也是,石頭嘩啦啦地往下掉,夏天得看汛期,有大雨千萬不能下河道,這些時候都是危險的時間段,不能去尋石。“每次尋石,我們都有自己的規矩和原則。不會去摔石頭,或是鑿那些沒有掉落的石頭,那是對石頭的破壞。我們對石頭是有敬畏的,誰也沒有權利去破壞它。”

  尋石多年,如何從一大片河灘地中找出那個最中意的石頭呢?祁長青總結出了竅門:首先要儘量在比較乾淨的地方找,乾淨的石頭容易“現形”;其次是要看色差大的石頭,色差大對比就鮮明,能夠讓人一眼看出來;第三就是要給石頭找故事,找到一塊石頭,多個角度去看、去揣摩,故事能賦予石頭生命。比如有的石頭像達摩面壁,有的像鳥、熊貓、臘肉;有的石頭是一個半塊的橢圓形,斷面上有大大小小的圓形起伏,宛若波濤。

  20多年尋石路,祁長青搬回家的石頭有幾百噸重,沉澱積累下來的也有100多噸。他家的房子成了庫房,滿是他的石頭。

  石頭緣

  撿回來的石頭自己裂了 一對“熊貓”到家

  尋石多年,祁長青總覺得他和石頭的緣分很神奇,有些石頭就是在等著你把它帶回家。

  去年11月,祁長青陪朋友到拒馬河流域去尋石。拒馬河以潑墨石為主,老祁只相中了一塊巴掌長的小石頭,黑白相間看著挺舒服,他想拿回家做幾個珠子,串個串兒玩。回到家,祁長青隨手就把這塊小石頭擱到了茶几上,還沒等喘口氣,可能是外面太冷屋裏熱,“咔嚓”一聲石頭自己就裂開了。

  祁長青趕緊拿起石頭一看,石頭裂成了兩半,奇跡就這樣出現了:石頭裂紋形成了兩隻憨態可掬的熊貓,因為是自然裂開,石頭合起還嚴絲合縫,而且裂面有自然的細微起伏,看上去就跟熊貓的毛一樣毛茸茸的。哎喲,竟然撿回了一對“熊貓”!祁長青直呼萬幸。

  祁長青家客廳的架子上還擺著他的另一塊奇石:名城。這是一塊永定河石,石頭下部三分之一處有一道凸起的橫紋,橫紋左邊有一塊四角形的高點,中間有個小弧形,看上去就仿佛宛平城和盧溝橋的遠景。這塊石頭在去年被評為“中華傳世名石”。

  回憶起這塊石頭的來歷,祁長青頗多感慨:當時是在永定河門頭溝段一個叫丁家灘的地方,就在進出河道的路邊上,那個進出口不知道有多少尋石人走過,祁長青自己也走過不下十次八次了,可是就是沒有發現過這塊石頭。那回他忽然就一眼相上了這塊石頭,帶回家,褪去了污漬和鹼皮,頑石露出了真容。

  祁長青還有一塊鳥石,是一塊卵石,剛撿到時就是一塊卵石上有一片黑色的斑。帶回家清理後,黑色的斑塊成了一隻活靈活現的小鳥,“喙”部是一個小小的凸起,眼部正好是黑斑上的一小塊白色,就連黑斑都一道道酷似鳥的羽毛。祁長青把它帶回家後送去相熟的店面配底座。一天他忽然接到電話,説是有個人看上了這塊石頭,想30萬買走。祁長青一聽就慌了,直説不賣,趕緊過去把石頭拿回來了。“捨不得啊,留著當傳家寶吧。”

  一塊塊石頭,就這樣都成了老祁的傳家寶。就連去外地,祁長青都不忘尋石。2012年他到安徽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當地有人挖出個包滿了土的石頭,只露出一道石脈。“我看中了這條脈,就買下了,沖洗掉土以後,這塊石頭露出了真實面目,宛若一條巨龍。”祁長青託人把這塊800多斤重的石頭用汽車運回了北京,如今這塊石頭擺在他位於宛平城內的奇石茶樓,曾經有人拿一套房子和他換,他都捨不得。

  石頭夢

  5年沒賣過一塊石頭 想建公益奇石博物館

  盧溝橋畔,宛平城街,一位皮膚黝黑的中年人,坐在一堆擺放有秩的石頭中間,神情歡喜地講述著自己與石頭的故事……在宛平城裏,許多人都知道祁長青的奇石茶樓。開店5年來祁長青不曾賣過一塊石頭。“別人開店是經營,我開店是交流,既是為了以石會友,也是為了弘揚北京母親河的石頭文化。”

  “中國人喜愛石頭,是因為賦予石頭以人的品格,所以讀石也是讀人。石頭的品格往往也是人的品格。”正是因為對石頭的敬重,老祁不喜歡用金錢來衡量石頭,他更在意的是人對於石頭的理解和認知。

  “永定河奇石從不缺文化,缺少的是一個展示的平臺。”宛平城則是老祁認定的展示窗口,永定河出産奇石的主要流域,全部屬於宛平縣管轄。所以,老祁選擇在宛平城,開了這樣一間小小的奇石茶樓:“我生在盧溝橋鄉,喝著永定河的水長大。這麼好的石頭,這麼好的永定河文化,應該傳播出去,應該展示給大家。”

  對於祁長青而言,開辦一個公益奇石博物館是他對石頭歸宿的最好規劃,“現在的奇石茶樓太小,好多石頭只能束之高閣。”

  尋石二十載、開店近5年,只出不進的成本投入,讓老祁也越來越感覺到壓力。周圍人不明白他守著“金山銀山”還憂愁生計。“家裏人知道我的心思,都很支援。我覺得人去了,應該留下更珍貴的東西。”祁長青説:“我不知道自己能堅守到什麼時候,但哪怕竭盡所能,我也要把咱北京城、母親河的文化傳遞下去。”

  談到未來的想法,祁長青説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奇石博物館的建設中:“傳承我們永定河地面上的奇石文化,是一個好事情,我們尋石小組希望能得到政府、社會熱心人士還有奇石愛好者的幫助,大家一起做好這個事,讓我們守著的瑰寶找到真正的歸宿。”

  本報記者孫穎 文並攝 X133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