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北京傳統小竹車入夏暢銷 藤條手工製作賣千元(圖)

2016年05月23日 10:41: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孩子出生那年,一輛小竹車16塊錢,可是買不起。現在,一輛360塊,我還是喜歡它。等我抱上孫子,我就給他坐這個車。”説這話的人,是安樂林路北、北京君玉達商店的石女士。這家商店開業于1999年,年頭不太長,卻一直出售著老北京常見的童車——小竹車。

  這家商店約有六七十平方米,是個典型的老式商店。櫃檯一排排,貨架一個個,裏外擺滿了各種生活用品。相比現在的超市,它的貨物零散得多,從攤煎餅用的竹耙子、暖壺內膽、搪瓷尿盆、木把墩布這些老生活品,到現代生活常用的陶瓷洗手池、墻壁開關、LED燈泡、洗衣機管子,都能買到。

  最吸引人的,是店門口擺著的幾輛小竹車。買菜用的最小型160塊錢,能面對面坐兩個小孩子的小竹車最經典,360塊錢。還有高檔的用藤條製成的,大約1000元。這些車打磨得挺光溜,雖然做工比不上現代工業産品精緻,“都是郊區的小作坊生産的,全手工活兒!”

  “冬天賣不動,夏天不夠賣。一個月就能賣十輛八輛。”售貨員石女士説,“當年滿大街都是用它推著孩子,現在卻不多見了。守著永定門外這片平房區,老人很多,尤其是老太太,你給她新式的小車,她不習慣,就喜歡這小竹車。”

  居民們口口相傳,讓這家小店的主顧遍佈京城。“有些住在通州的、昌平的都來這兒買。”前年還來過一個老外,也買走了小竹車,“人家説,是在天壇附近看見遛彎的老人推著,覺得這東西是手工的,很有味道。至於老外買它回去做什麼,咱就不知道啦。”

  據石女士介紹,這家商店,原為管片的房管所所有,曾經開過飯館,直到1999年,做成了一個日雜商店,後來改為承包經營。“飯館改商店的時候,我們連裝修都沒做。”雖然擺著櫃檯,看上去不像超市,但實際上,這個商店一共也只剩下五六個職工,平時一兩個人看店,顧客來了,自己選購,夠得著,您自己拿貨找售貨員結賬,夠不著的,售貨員幫您拿。

  正聊著,一位先生進來看小竹車。先看了看便宜的,又看到了藤條的:“這車得500塊吧?”石女士一聽一咧嘴:“五百?那您就別摸啦——我跟您開玩笑呢,這車1000塊,藤子的更結實,竹子的更實惠。”

  作為售貨員,石女士也有著自己的小竹車情結。而今她已過退休的年紀,她説:“我的孩子今年33歲。他小時候,這一輛小竹車16塊錢,買不起啊。”現在幾百塊錢買輛童車已經算是便宜貨,高檔舒適的,從千元到上萬都不稀罕。“可是我就喜歡它,孩子坐在裏面必須直著腰,對他長身體有好處。將來抱了孫子,如果讓我看,我就一定用這小竹車。”

  小竹車中間的一塊板抬高,前後能坐兩個孩子。“對啊,現在不是放開二胎了嘛,這個小車最合適。”來看小車的先生説。(張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