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美猴王”六齡童遠去,傳奇能否依舊?

2014年11月18日 11:45:3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他開創了猴戲“活、靈”的南派風格,被譽為“南派猴王”;他活躍于舞臺幾十載,2013年被授予“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他廣受戲迷熱愛,毛澤東、郭沫若看完其表演後,都撰詩稱讚……他就是紹劇大師“六齡童”章宗義。

  大年初一晚上7時10分,曾給國人帶來無數歡樂的六齡童,在其故鄉浙江紹興離開人世,享年90歲。消息一經公開,頓時引來全國戲迷的哀悼,人們似乎都不願意接受,這位活靈活現的“美猴王”永遠離開了舞臺。連日來大家通過不同方式懷念著這位藝術家。

  承載著無數榮譽和讚美,六齡童走了,同時他也帶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遺憾”。

  自稱“猴賊”卻揚名世界 

  紮根于紹興本土的紹劇是浙江三大地方劇種之一。雖出於江南水鄉,但唱腔高亢,令人血脈賁張。魯迅先生的文章《社戲》裏面的鐵頭老生,能連翻84個跟頭,説的就是紹劇裏的動作。

  六齡童被公認為是紹劇承前啟後的關鍵性人物。1961年,他率領浙江紹劇團進京演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53年前的這場戲,讓紹劇真正紅遍全國,甚至走向世界。

  “美猴王”遠去,傳奇能否依舊? 

  “南猴王”六齡童章宗義 資料圖片

  毛澤東主席在看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欣然撰寫詩詞:“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該戲被拍攝成彩色戲曲影片,發行到72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産生了很大影響。

  揚名世界的六齡童卻自稱是“猴賊”,他主張打破門戶之見,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出身於戲劇世家的章宗義,從小就喜歡在紹興老家看社戲,總會偷偷模倣翻筋斗、拿大頂等技藝。那時,其哥哥七齡童已走紅,被譽為“神童老生”。章宗義吵著要上臺與兄長一比高低,雖然父親極力反對,但終究拗不過他,全家就集體遷往上海,住在父親老閘戲院的三樓。

  作為七齡童的弟弟,又是六歲登臺獻藝,章宗義當場就被定了“六齡童”的藝名,可逐漸走紅後,父親仍不希望他學戲,也不安排正式師傅。此時已對戲癡迷的六齡童就偷偷學,到處看猴戲,邊看邊學。他甚至還養了一隻小猴子,模倣它的動作,與它形影不離。

  六齡童“偷學”技藝,更懂消化和創新。《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第三打,他就完全創新,頗有些野氣。當孫悟空被逐時對唐僧的跪拜,為六齡童所獨有,跪著跳起,再跪著跳倒,連跳連拜,很見功力,為行家們稱許。他塑造的角色集人、神、猴于一身,表演形神兼備,獨樹一幟。

  令人動容的是,六齡童于戲曲藝術一生的追求,即使到了70歲高齡,他仍登臺演出。照顧父親六齡童30年的章金山回憶説,這幾年,父親金箍棒耍不動了,他就畫猴。老人去世前兩個月,胃口不好,章金山都是靠“你要吃飯,才能下床,只有恢復體力了,才能練功,再上舞臺”來哄老人吃飯。他知道,父親就是為演戲而吃飯的。

  六齡童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帶到了全世界,又將中國戲曲文化成功地向世界作介紹,而他一生都為之奮鬥的紹劇,近年來也越來越為世人熟知。

  老人應該無憾!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