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匾
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
科舉制度是我國最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在以往的各種影視作品中“進京趕考”也早已被大家所熟知。那麼真正的科舉考場是什麼樣子呢?古時科考舞弊都有哪些手法?狀元們的試卷究竟長什麼樣?如果你對這些感興趣,那位於北京朝陽區高碑店的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是滿足你好奇心的一個好去處。
走進館裏,第一眼就吸引住你的,絕對是鎮館之寶——元代石刻科舉門。科舉門就在序廳正門口,頂部是元代真跡。可喜的是,這鎮館之寶還可正常過人。古時曾有“跨進科舉門檻,狀元、榜眼、探花”的説法,不加護欄目的就是讓每一位遊客過把當狀元的癮。
除了這個鎮館之寶,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序廳內的“科舉考場的舞弊”和後院內特意設立的倣貢院了。“科舉考場的舞弊”的版塊中展示了科舉考試中各類舞弊工具,讓我們了解了古代人的“小聰明”,如:小到可以塞進鞋襪的科考夾帶,中間空心可以夾“小紙條”的蛇皮硯;倣貢院則讓我們看到古人參加殿試前的辛酸:簡陋至極的狹窄“號棚”、僅有兩塊木板組成考桌,考生在這猶如囚籠的空間一呆就是三天,吃飯、睡覺、便溺都在其中,辛酸可想而知。
整個館裏不論是匾額上的文字,還是狀元的試卷,不僅讓人領略到古代書生書法之境界,更是讓人喟嘆古今學生書法功力的差距。相信你看過之後,絕對會有飛奔回家提筆練字的衝動。阿 鳳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