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出版,她的詩傳達人類的心聲

2017年05月17日 14:10:24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摘要]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原姓高連科 ,11歲開始寫詩,卻有一個不同意女兒以文化為職業,不願詩歌“辱沒”這個高貴姓氏的海軍工程師父親。

  今年4月,99讀書人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出版了《阿赫瑪托娃詩全集》。全集共分三卷,收錄了從1904年到1965年間俄羅斯詩人阿赫瑪托娃創作的所有詩歌。全集譯者是詩人晴朗李寒,翻譯時間長達二十年。他的翻譯底本來自他多年的收集,包括“中心—100”出版社出版的阿赫瑪托娃詩集《灰眼睛國王》,文藝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的兩卷本《阿赫瑪托娃作品集》,“阿爾法圖書”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的《阿赫瑪托娃詩文全集》,“艾克斯莫”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的兩卷本《阿赫瑪托娃詩文集》,“艾裏斯·拉克”出版社1998-2008年出版的六卷九本《阿赫瑪托娃全集》等。

  三卷封面來自三位畫家謝列布裏亞科娃、韋列斯基、米哈伊爾·沃爾夫維奇·梁戈列本為阿赫瑪托娃創作的青年、中年、老年時期的三幅肖像畫,並配以阿赫瑪托娃標誌性的手寫簽名“A”。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出版,她的詩傳達人類的心聲

  阿赫瑪托娃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原姓高連科 ,11歲開始寫詩,卻有一個不同意女兒以文化為職業,不願詩歌“辱沒”這個高貴姓氏的海軍工程師父親。

  於是她以韃靼血統的外曾祖母的姓氏“阿赫瑪托娃”為筆名,這個姓後來成為“俄羅斯詩歌的月亮”。

  阿赫瑪托娃的詩分為兩部分——1912年至1925年,1936年至1966年她去世為止。

  高大,苗條,烏黑的頭髮,灰藍色的深邃眼睛,永遠渴望愛情,阿赫瑪托娃本人就是美的化身。

  她的美麗持續至中年以後,56歲時仍有年輕人為她傾倒。藝術家們為她繪畫、塑像、拍照仿佛集體著魔,詩人們為她而作的詩也許比她本人的更多。

  然而她並非是徒有其表而愛慕虛榮的圈內寵兒。和她戰神般的外表一樣,阿赫瑪托娃的詩語句簡潔、意識敏銳,發乎自然,和當時詩壇流行的印象主義、神秘主義和各種詩歌實驗毫不相同。

  1910年,她與後來成為第一任丈夫的古米廖夫、戈羅傑茨基等一批詩人舉起“阿克梅主義”(希臘語裏“高峰”、“頂點”的意思)的旗幟,主張詩歌需清晰、原創、客觀、陽剛。

  循阿赫瑪托娃的創作腳步前行,仿佛看到一個小女孩長大,在愛情和生活裏磨礪,遭遇苦難的時候咬緊牙關誓要目睹和親歷這一切。

  在“恐懼和繆斯輪流值班”的時代,她仍然愛她的故土,因為“我們大家都將在其中躺下”。她珍重她的繆斯,將之描述為“手持短笛的貴賓”。在繆斯面前,“榮譽、青春、自由都不值一提”。

  惟有愛情她從不拋棄。嘗遍愛的百味,她有時感嘆“沒有愛情我甚至更加快樂”,卻總是繼續地墜入情網。

《阿赫瑪托娃詩全集》出版,她的詩傳達人類的心聲

  阿赫瑪托娃(右)與丈夫和兒子。

  1913年的彼得堡“野狗俱樂部”時代是阿赫瑪托娃的最好時光。她在這裡朗誦自己的作品,與流浪藝術家和詩人們交遊。

  1917年“十月革命”後,阿赫瑪托娃堅決不離開俄國。她的知識分子和詩人朋友們逐漸離散(去國或遭厄運),1921年她離異的丈夫古米廖夫被槍決。

  那段時期,詩人們仿佛回到口授心傳的時代,把詩歌寫在小紙片上在極小的範圍流傳然後燒燬。阿赫瑪托娃的組詩《安魂曲》和《沒有主人公的敘事詩》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秘密地完成。

  1925年,蘇共的機關刊物以非正式的決定禁止發表阿赫瑪托娃的所有作品。在此期間,她與文藝理論家尼古拉·普寧同居,開始研究普希金的詩歌。

  1946年,阿赫瑪托娃被定下了“妓女”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儘管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她創作了一系列愛國主義詩篇且反響巨大,但戰後,她的寓所還是被沒收,並被開除出作協剝奪了生活來源。

  她的獨子列夫·古米廖夫被發配到西伯利亞長達19年,1956年被釋放的時候已不認這個媽媽。他把自己的苦難歸罪于這個太過清醒而強大的母親。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