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北遊記:蘇祿王傳》正式出版發行 見證中菲友誼

2017年03月29日 13:35: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德州3月28日電 (梁犇 沙見龍 張明)描寫明永樂年間蘇祿王來明朝貢的長篇歷史小説《北遊記:蘇祿王傳》首發儀式28日在中國山東省德州市舉行。該書作為一部見證中菲友誼的長篇歷史小説,揭開2017中菲兩國紀念蘇祿王來華600週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北遊記:蘇祿王傳》作者楊義堂告訴中新社記者,他沿著蘇祿王當年的航線,研究了菲律賓、汶萊、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國的歷史和民俗文化,並根據中國古代航海史、大運河及沿線重要城市的歷史文獻資料,建構了一個豐富飽滿的故事。

  據楊義堂介紹,明朝永樂年間,國力逐漸強盛,中國海上的航運事業漸漸發達。明永樂十五年(西元1417年),蘇祿國東王、西王和峒王三位國王率領家眷、官員遠渡重洋,從福建泉州登岸,經蘇州、杭州沿京杭大運河至北京,受到明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

  西元1417年9月13日,到達德州以北的安陵時,東王突患急症,不幸染病殞歿,後葬於此處。蘇祿國東王去世後,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余人留居墓地。清雍正九年(西元1731年)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准,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

  “文中涉及到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景。”楊義堂説,書中所寫渤泥、安南、真臘等國家當時的風土民情,甚至國王的名字、官員的名稱都做到于史有據。

  山東德州學院教授、德州蘇祿王文化研究專家王守棟評價該書時説,該書以史為據,故事敘述得有血、有肉、有魂,匠心獨運。

  中共德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景文新告訴記者,坐落在山東德州市北郊的蘇祿王墓是中菲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和友好象徵。“此長篇小説的發行對於推動中菲文化交流合作,增進中菲兩國人民友誼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