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鳳凰花語》新書發佈會 謳歌新時代優秀女性

2017年03月08日 08:5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海口3月7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前,海口市婦聯7日舉辦《鳳凰花語》新書發佈會,介紹海南新一代優秀女性勤勞、勇敢、堅韌的群像。

  在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進程中女性正在發揮著重大作用,她們在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卓有建樹,構成海南的一道靚麗圖景。

  畫家丁孟芳是生於斯長于斯的海南人,對中國油畫本土化和海南特色化有著很多思考,她熱愛大海迷戀大海,扎進大海的洶湧波濤中描繪出一個“陽剛、父性的海南島”。

  “海南島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非常適合油彩創作。”丁孟芳常用凝重渾厚的色調來追求深沉堅實的漁家古遠圖騰,她展示的不僅是色彩象徵,更是弘揚壯闊、深沉、渾厚的民族性格、品質與地域精神。

  《風從南洋來》、《有多少優雅可以重現》、《海南華僑與東南亞》……近年來,海南本土作家蔡葩的南海文化研究屢出成果,她避開時尚喧嘩,懷著熱忱的心遊走于海南的深巷老宅,通過人文調查搶救已經模糊的華僑記憶。

  作為一名記者蔡葩甘於傾聽,她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中挖掘對個人的關懷。“‘下南洋’是幾代中國命運的轉捩點。”蔡葩説,闖南洋的先輩在承受悲苦同時也以最強的意念拼天下,在為居住國作出貢獻後,回到祖國開拓新的文明。

  蔡葩説,她用一種滿含深情、惋惜與反思的心情,復活一個個體生命在世界的遭逢際遇,希望這些發現與感知賦予海南人心靈暖意。

  祖籍文昌的邢增儀組建起海南第一支“海南愛樂女子合唱團”,先後吸引上千名女性參加。她們沒有固定經費和專職人員卻一唱20年,成為一張文化名片唱到世界舞臺。

  2013年邢增儀投身鄉村兒童音樂教育,她在海南8個農村學校建立起童聲合唱團,支教600名兒童,“愛樂代表了在追求特殊藝術形式所表達的生命本質——試著去做一個整體的人去服務社會,當人人都讓自己的稟性、能力、素質日臻完善時,就體會到無可替代的甘甜。”

  “騎樓項目給了我一個抒發人文情懷的機會,這是上天的安排。”海口騎樓辦副主任、海口騎樓老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愛華作為策劃者和見證人,守護著百年騎樓老街。

  趙愛華1992年來到海南,完成過一系列旅遊項目的開發後,她把人生中最具經驗的時光用在海口騎樓老街的修繕和文化開發上。

  海口騎樓老街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街,由於年久失修曾經破敗。趙愛華團隊于2009年投入修繕工作,獨創“海口模式”使得騎樓老街得以復興。“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海口城市的‘根’和‘魂’,擦亮這張城市歷史名片。”

  海口市婦聯主席董孟清説,從海南建省直至國際旅遊島建設後,本地和闖海女性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創造時代精彩,她們身上集中體現著海南的拼搏和開拓精神,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不斷深入,女性將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上發揮更大作用。(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