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中國準備好擺脫“中國製造”了嗎?

2017年02月13日 08:40:37  來源:鳳凰讀書
字號:    

  中國準備好擺脫“中國製造”了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made in China”成為了“劣質産品”的代名詞

  而如今,在我們的製造業正在被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所取代,

  “中國製造”即將退出世界舞臺。

  如何將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中國創造有著怎樣的困難?

  中國準備好跨入一個新的時代了嗎?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科技與創新管理教授喬治 豪爾和GLORAD 國際研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斯 馮 澤德維茨認為:

  對於任何國家來説,創新的“框架條件”以各種各樣的、通常較為複雜的形式促進、阻礙,或者説影響著一個市場的創新和創造條件。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創新“框架條件”究竟怎麼樣:

  人口、中産階層和城市化

  在各種框架條件中,有一個因素就其本質而言是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它關注的是中國快速增長的中産階層。預計截至2022 年年底,超過3/4 的城市人口年收入將在9 000~34 000 美

  元之間。隨著他們的可支配收入首次使他們能夠滿足所有需求,長久以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部分人群將把對創新性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推向極致。這部分人群中的許多人都相對年輕、受過高等教育,也剛剛組建家庭。就此而言,他們的消費模式非常多元。

  中國人口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老齡化。到2050 年,中國60 歲以上人口數量預期將達到4.8 億。憂心忡忡的經濟學家們注意到,“中國很可能未富先老”。他們擔心每個快速發展的國家都要艱難度過的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風險在於,在絕對值的增長達到足夠水準之前,中國的相對增長將放緩。為了避開這一陷阱,中國正試圖從投資驅動型增長轉變為消費驅動型增長。

  法治層面

  1992 年,中國共産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出決定,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意味著它必須有相關法律進行調節和保障。在對外部世界打開國門的同時,中國的立法機關頒布了一系列法律,用以調節市場中的行為主體,維持市場秩序,如《公司法》《 合夥企業法》《 商業銀行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産品品質法》等。

  2001 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徹底修訂了整個法律體系,包括涉及公司、反壟斷管制、破産等方面的法律。完整列舉這些法律並非我們的興趣所在,幾個例子就足以説明問題,尤其

  是那些直接影響創新的法律,如《智慧財産權保護條例》。

  各種智慧財産權法律

  中國有各種法律和規章,使公民能夠更方便地做生意,對創新進行投資。要看中國是否有信心建立更加完備的法律制度,關鍵就是智慧財産權相關的法律。

  智慧財産權相關法律取得迅速的發展,不是因為在中國經營的跨國企業的壓力,而是更多地來自大型的中國企業,如海爾、華為和聯想等。它們需要一套智慧財産權制度,來保護它們自己的智慧財産權。專業化的分工已經建立,首家機構于1993年在北京成立。到2014 年年底,北京、上海、廣州成立了專門的智慧財産權法院,處理智慧財産權訴訟。這樣一來,創新型企業更傾向於在上述地區落戶,因為它們可以更方便地在法院起訴造假者。

  據估計,在中國超過98%的智慧財産權侵權訴訟發生在中國企業之間。我們期待大幅度加強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從而讓所有智慧財産權持有者受益,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

  造假與倣冒

  在大多數亞洲國家,效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古人練習書法那樣。它也是一個巨大的産業。據估計,假冒産品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每年出口到歐盟和美國的假冒産品貨值將近300 億美元。土耳其被認為是世界第二大假冒産品生産國。僅該國每年銷售的假冒産品就價值約100 億美元。所有的東西(好的、成功的産品和服務)都被倣冒,不僅是産品,還包括商標、包裝、像速食餐廳和一站式商場(如蘋果專賣店和宜家商場)這樣的服務經銷店,以及賓館、娛樂場等。

  倣冒(通常指的是專利侵權)和造假(通常指的是冒用和模倣商標)很可能關乎人命。舉例來説,假藥的價格比官方定價低很多。這就誤導消費者認為這些藥物能夠對他們的疾病起

  作用,而實際上潛在的疾病依然存在。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監督市場,以了解造假的程度,了解什麼時候市場上的倣冒産品數量多到已經威脅到它們的業務、品牌,或者同時威脅到二者。

  山寨和中國的創新文化

  山寨式創新正是中國創新的一種新穎獨特的特徵。山寨産品指的是在行業管制之外生産的産品,所以和造假有關。它也用來指那些簡易的、自製的東西,通常在外觀和性能上都很粗

  糙。山寨産品往往是對原始産品的再設計,具有成本創新的特點。以成本為驅動,簡化了産品的功能和材質,也削減了價格。關鍵是消費者能夠買得起,顯然其中不會有新的技術。雖然如此,核心産品及外部元件的組裝和配置同樣也是創新。複製和重新組合也是創造過程的一部分。

  山寨運動是非正式的、自下而上的、大膽且極其迅速的。它成為一種將進一步演化的模式。不過對於未來的企業家來説,當他們以一種類似于製造者運動的方式投資硬體項目時,山寨很可能被保留為一種促進創新的激勵性因素。

  腐敗

  腐敗如何影響創新?創新是一種針對未來的風險投資,立足於這樣的保障之上:由於價值鏈的存在,投資者的經濟租金、個人收益和企業利潤是可以實現的。正如熊彼特在80 多年前就深刻認識到的,創新者挑戰著現有市場的主導者。這些主導者更可能擁有手段和能力,通過遊説和其他政治交易的形式,確保小公司追求的創新性解決方案不會變得過於危險。

  只要腐敗破壞了透明和法治,對於創新者來説,它就會帶來額外的成本,用以確保他們能夠從投資中獲益。這項成本可以變得非常之大,往往從一開始就完全抑制了創新激勵。如果一國能夠解決腐敗問題,它取得的成就將令人矚目。

  技術轉化能力

  技術轉化指的是這樣一個過程,通過創造新的或者更具競爭性的工作,科研成果得以商業化。科研工作通常由大學或者公立的研究機構負責,私人企業的研發實驗室也越來越多地加入進來。轉化的往往既有技術也有知識。為了簡化,我們將其概括為技術轉化。

  進行技術轉化有三個主要途徑:科研、獲得技術許可以及創辦一家創業公司。除此之外,一種重要的技術轉化形式來自高校畢業生,他們把自己的知識帶進了雇用他們的公司。

  中國打算推進技術轉化,因為它是吸引公立科研機構創造新的企業和就業崗位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致力於提高本國技術轉化活動的效率。中國有一些技術轉化辦公室做得相當不錯,不過它們的數量還太少,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基礎設施

  2011 年,在山東省境內,中國開通了世界上最長的大橋。膠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建在水上的36.48 千米的大型建築。當遊客們在中國遊覽時,會不由自主地産生這樣一種感覺:中國

  人似乎對於修建大型建築和高樓大廈情有獨鍾。

  中國把發展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擺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沿海區域在能源生産、鐵路、公路、機場以及通信等方面,已經建成了良好的基礎設施。現在,中國更多地投資于中部地區(作為西部大開發政策的組成部分,也影響到在華的許多外國投資人)。與印度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擁有一種明顯的競爭優勢。

  全景式展現中國創新發展現狀,看中國如何成為全球創新者,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多位管理學院教授推薦《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