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人性的秘密:你的心靈天生是一塊百白板嗎?

2016年12月30日 08:35:1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不要再寫關於天性和教養的書了!真的還有人相信人類心智就是一塊白板嗎?對那些一部分孩子的父母來説,或者對異性戀者來説,或者對那些注意到兒童能夠學會語言而家中寵物卻無法學會語言的人來説,人類生來就具有某些天賦和秉性,這不是很明顯的事實嗎?難道還有人相信遺傳和環境的簡單二分法嗎?我們難道不都覺得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屬於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産物嗎?”

  人類心智= 天性+ 教養

  當我向周圍同事説明這本書的寫作計劃時,他們都表現出了上述反應。乍看起來,他們的反應並不是沒有道理。天性和教養之爭是一個過時的話題。但凡對當前心理和行為研究領域比較熟悉的人,都會看到下面這樣一些持中間立場的觀點:

  如果讀者覺得單純用基因或者環境因素而不用考慮另外一種因素就能解釋清楚,那只能説是因為我們未能清晰地揭示另外一種要素的作用。對我們來説,基因和環境都會對這個問題産生影響。二者是如何共同發揮作用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是堅定的不可知論者,我們無法確定,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讓我們做出判斷。

  本書不是那種認為任何行為都是由基因決定的書籍。環境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基因。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與他們與生俱來的特質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即便某個行為是可遺傳的,但就個體的行為而言,它依然是個體發展的産物,因此它與環境因素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現代觀點認為,表現型是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這實際上意味著,文化傳統(兒童從他們的父母那裏模倣而來的行為)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如果你覺得這些平淡無奇的折中表明人們都已經超越了天性與教養之爭,那你就得三思了。實際上,我引用的這幾段話出自過去10 年中最具煽動性的三本書,第一段話出自理查德· 赫恩斯坦(Richard Hernstein)和查爾斯· 默裏(Charles Murray)合著的《鐘形曲線》,這本書的一個基本觀點是:美國黑人和白人在平均智商水準上的差異是由基因和環境兩個因素共同造就的。第二段話出自朱迪思· 裏奇· 哈裏斯(Judith Rich Harris)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這本書的觀點是:兒童的人格是由他們的基因以及環境決定的,因此兒童和父母的相似性源於他們之間基因的共性,而不是源於父母的養育。第三段話出自蘭迪· 索恩希爾(Randy Thornhill)和克雷格· 帕爾默(Craig Palmer)合著的《強姦的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Rape),他們的觀點是,強姦不單單是文化的産物,還根源於男性的性慾。由於他們用教養和天性兩種因素而不僅僅是教養一種因素來解釋人類行為,這些作者遭到了各種抗議、斥責,受到新聞媒體的嚴厲抨擊,甚至於美國國會的公開指責。其他一些人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而他們的言論則受到審查,人身受到攻擊,甚至有人威脅説要對他們提出指控。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