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火星三部曲·紅火星》:移民火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

2016年12月07日 14:27:53  來源:鳳凰讀書
字號:    

  2006年,《三體》的第一部開始在《科幻世界》上連載,隨後第二部第三部陸續面世,令國內的科幻閱讀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作者劉慈欣也就此成為中國科幻文學領域的領軍人物。而在《三體》的第一部被翻譯為英語在美國出版之後,劉慈欣更是作為亞洲第一人,問鼎了2015年的世界科幻界最高獎項——雨果獎,從而躋身全球一流科幻作家之列。

  在《三體》美國版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廣告語:中國最暢銷的科幻小説。封面下方,則依照慣例,是一位被美國讀者廣泛認可的業界名人所做的推薦。是什麼樣的人物才能受到出版商的邀請,為這樣一部銷量上百萬的中國當紅作家作品撰寫推薦語呢?定睛打量,正是鼎鼎大名的金 斯坦利 羅賓遜。

  金·斯坦利·羅賓遜

  《紐約客》稱他是當今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之一。《紐約時報》説他開創了一種嶄新的科幻小説寫作形式。阿瑟 克拉克説他的《火星三部曲》是有史以來關於火星最棒的小説。近半個世紀的寫作生涯裏,他累計獲得了1次世界奇幻獎、2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並且前無古人地摘得了6次軌跡獎的桂冠。

  作為科幻界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金·斯坦利·羅賓遜這個名字對於中國讀者而言並不陌生。國內最有影響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在2001年曾連續三期連載他的代表作《火星三部曲》的部分章節,其中對《紅火星》的介紹甚至佔了整整一期的篇幅,並由時任《科幻世界》主編阿來撰文推薦,在讀者中引起巨大反響。

  《火星三部曲》可以説是關於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其中《紅火星》榮獲1993年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説、1993年英國科幻協會獎最佳長篇小説、1997年西班牙奇幻小説獎最佳引進版長篇小説、1999年日本星雲獎最佳引進版長篇小説;《綠火星》榮獲1994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1994年軌跡獎最佳科幻長篇小説、1998年西班牙奇幻小説獎最佳引進版長篇小説;而《藍火星》則榮獲1997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1997年軌跡獎最佳科幻長篇小説、1998年法國Ozone獎最佳引進版科幻長篇小説。

  這是一部史詩般的巨著。火星的自然景觀、開拓者的雄心壯志,天地的巨變,通過無與倫比的想像力,羅賓遜讓這些氣勢恢宏的場景一一展現。它奠定了後續火星科幻題材的基調。在其後關於火星的所有論述中,金 斯坦利 羅賓遜都是一個必須提及的名字。

  2010年,物理學家霍金在接受美國著名知識分子視頻共用網站BigThink訪談時,稱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

  環境惡化,資源枯竭,基因病毒,人工智慧,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這些絕非科幻小説的危言聳聽,而是與我們朝夕為伴的這顆星球運轉的終局。

  霍金認為,人類要想繼續存活,只有一條路可走:移民外星。

  2016年8月23日,中國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正式啟動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宣佈將於2020年首次登陸火星。

  2016年9月28日,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IAC 2016)上,SpaceX創始人、特斯拉CEO、有著“鋼鐵俠”美稱的埃隆 馬斯克發佈了他的火星移民計劃。

  萬噸火箭、百人飛船、低廉的票價、難以置信的日程表、火星表面燃料生産、百萬移民計劃,乃至終極的“多星球物種”目標,即刻震驚了全世界。

  2016年10月11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CNN網站發佈文章稱:“為了翻開美國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們已經設立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在本世紀30年代之前,把人類送上火星。”

  中國和美國這世界的兩極,不約而同地將火星探測提升為國家戰略;而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們,對於未來的太空探索也有著高度一致的設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移民火星,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已不再如想像中那麼遙遠。2020,2026,或是2030,無論哪個時間節點,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即將身處的現實。

  自然、科技、政治、經濟、生存、人性……該如何在一顆遙遠而陌生的星球上突破種種困境,創建人類的新家園?金 斯坦利 羅賓遜的這套《火星三部曲》,恰好可以為我們指點迷津。

  作為一部邏輯縝密的硬科幻,《火星三部曲》結合現實科技,對首批移民在火星所做的地球化改造進行了具有可行性的假設,開創了廣闊而合理的火星全景。從現實意義上來説,本書也許可以當作未來移民火星的案頭參考書。小説中的很多片段極有可能在幾十年後變成現實,也許,屆時每個火星人一生中的必讀書就是這套《火星三部曲》。

  【書籍資訊】

  書名:《火星三部曲·紅火星》

  作者:[美] 金·斯坦利·羅賓遜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號:978-7-229-11680-4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定價:59.80

  作者簡介

  金 斯坦利 羅賓遜(Kim Stanley Robinson),生於1952年, 美國科幻小説大家,作品曾榮獲近百項各種提名,並最終贏得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等二十余項世界級科幻大獎。他最負盛名的作品是《火星三部曲》系列,其中《紅火星》榮獲1993年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説、1993年英國科幻協會獎最佳長篇小説、1997年西班牙奇幻小説獎最佳引進版長篇小説、1999年日本星雲獎最佳引進版長篇小説;《綠火星》榮獲1994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1994年軌跡獎最佳科幻長篇小説、1998年西班牙奇幻小説獎最佳引進版長篇小説;而《藍火星》則榮獲1997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説、1997年軌跡獎最佳科幻長篇小説、1998年法國Ozone獎最佳引進版科幻長篇小説。他的近作《2312》于2013年再度摘得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説的桂冠。

  內容簡介

  《火星三部曲》系列是美國科幻小説大師金·斯坦利·羅賓遜最負盛名的作品,包攬了世界頂級科幻大獎雨果獎和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説的稱號。

  作為關於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火星三部曲》堪稱一部史詩般的巨著。書中的故事跨越百年,講述了從2026年到2128年之間,首批地球移民在登陸火星之後,是如何突破種種困境,將火星改造為適合居住的家園。它不以刺激情節取勝,只憑硬知識燒腦;它包羅萬象,從自然百科到高新科技,從火星地理到地球哲學,從政治到宗教,從人性到數學;火星的自然景觀、開拓者的雄心壯志,人與人的紛爭,天和地的巨變,通過作者無與倫比的想像力一一展現。

  在我們抵達以前,火星是一片空白。

  2026。火星。我們來了。這裡曾是一個偉大的標記,一個浩瀚的象徵,一個讓人俯首的力量。但如今,它只是一塊荒蕪的土地。為了生存,我們撒下地衣種子製造氧氣,在火星軌道上架起反射鏡溶解冰霜,挖掘深入地幔的超深井釋放熱能。然而在這浩大工程的背後,巨大的變動隱然成型。有人為了保持火星的本來面貌揭竿而起,有人為了開採礦産的利益武力相向。科學與政治、愛情與背叛、謀殺與革命,旋起旋滅……沙暴再次席捲這遼闊、荒涼而孤寂的大地,火山爆發,冰川消融,火星陷入紅色的汪洋……

  媒體/名人評論

  金 斯坦利 羅賓遜,當今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之一。

  ——《紐約客》

  一部引人入勝的傑作……擁有絕佳的科學想像力與極為罕見的野心。

  ——《紐約時報》

  這是一部關於火星移民的史詩經典,不僅有翔實的科技細節,更描繪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翻開第一頁,不到終章,無法罷手。

  ——《費城報》

  金 斯坦利 羅賓遜的作品,是現代科幻小説的重要組成部分,令人過目難忘……他開創了一種嶄新的科幻小説寫作形式,角色刻畫深刻動人,情節波瀾壯闊。

  ——《紐約時報》書評週刊

  羅賓遜的行文一如既往地流利優美。他的科學準備無懈可擊,操控史詩的功力,更是讓其他長篇巨著的作者相形失色。

  ——《書單》雜誌

  奇峰突起,一新耳目,這是一本沒有ET怪物的火星小説,裏面找不到施瓦辛格大戰惡棍的老套……對真正的科幻迷來説,羅賓遜妙筆生花,把艱澀的硬科學,化為一齣在2026年上演的未來探險。

  —— -《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

  令人震撼的著作……有史以來關於火星移民最棒的小説!21世紀的火星探索者們一定要讀讀這本書。

  ——阿瑟 克拉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