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桂香街》:捕捉平民生活脾性和體溫

2016年11月30日 08:49:00  來源:深圳晚報
字號:    

桂香街

  風物清嘉的蘇州,自古以來就不乏出類拔萃的文人,明代馮夢龍,清代金聖嘆,還有更久遠的宋代范仲淹,都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歷史進入了二十世紀,蘇州的小説家,上半葉有名揚海上的周瘦鵑,下半葉有小巷文學陸文夫;但到世紀末,一個年輕的女作家在傳承前輩遺韻的同時,又有了自己獨到的筆墨建樹,她就是蘇派小説掌門人、魯迅文學獎得主范小青。

  范小青新近出版了一本市井小説《桂香街》,細膩,溫情,絕對的接地氣,近到作品中的人物走出來,就是我們身邊的甲乙丙丁。著名評論家施戰軍説,“她懷著喜歡去捕捉平民生活的脾性和體溫,耐心專注地呈現生活著的身心的遊走和安居。”《上海文學》主編陳思和稱讚説,“范小青之於‘新寫實’的意義就在於她刷新並穩固了中國式世情小説的路向。”

  生活的一地雞毛,百姓故事的世情書,范小青的文字離我們那麼近——我們的故事發生在桂香街,那就從桂香街開始吧。

  桂香街上有座大宅院,那是貴潘的老宅。貴潘是南州的名門望族、官宦人家,歷代科舉考試中,這個家族出過狀元、探花,翰林,舉人則不可勝數,曾有“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天下無二家”之稱,其門第之顯貴,不僅在南州,即使在中國家族史上,也屬罕見。其中最稀罕的叔侄兩人,叔叔潘學瀾,參加會試,成績優異,頗受主考官賞識,眼看可以奪魁問鼎,結果卻因故沒有趕得上保和殿“禦試”的時間,錯過機會,也因此被冠以“天子呼來不上船”,用現在的話説,牛啊……

  范小青把這個市井故事緩緩道來,她以新形勢下的居委會工作為主線,抒寫了發生在桂香街居民生活中的一系列鮮活故事:能力出眾的外企高管林又紅陰差陽錯地被當成居委會“蔣主任”,與“蔣主任”這個稱謂同時加到林又紅身上的,是桂香街上普通百姓的生活重負:看顧孤寡無依的老人,化解鄰里間的糾紛,冷靜處置突發事件,機智地與破壞社會安定的壞分子週旋鬥爭……可以説,《桂香街》不僅寫了一段帶著桂花香氣的愛情傳奇,更寫出了社區工作者的愛與憂。

  近年來,帶著市井氣息的都市小説出版了不少,好評的也不少。像《上海文學》副主編金宇澄的《繁花》,一曲終了,人猶未散。金宇澄雖然寫的是上海的弄堂,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但處處人間煙火的斑斕記憶,洞察時代與人性,讓許多讀者欲罷不能。小説的敘事在六十年代與九十年代兩個時空裏頻繁交替,傳奇迭生,有著奇異的共鳴。繼《繁花》之後,一本《同和裏》又講述了風雲變幻之際的上海平民生活,一條弄堂,一對父子,幾戶人家……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們譜寫了一段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上海弄堂傳奇。《桂香街》跟上述兩本小説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的發生地是南州,知青大返城、下崗女工、基層居委會……這些上世紀的時代印跡充滿了整本小説。《桂香街》跟范小青以往的作品也有相近之處,《城市表情》《女同志》《赤腳醫生萬泉和》……光看書名就洋溢著市井風情,又不局限于小巷小街。可以這樣説,蘇州人在書中可以看到蘇州味道,外地讀者在書中也可以看故事、看人物、看人性。

  世界上的愛有很多種。《桂香街》像是范小青為我們精心製作的一個容器——任這世間各種不同形式的愛在其中相互擠壓又相互包容。透過這個裝滿鮮活市井氣息的容器,足以窺到我們時代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希望與隱憂,亦足以窺到作家審視社會的冷眼和關懷眾生的熱心。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