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聯想涅槃》:一本書和它的象徵

2016年11月21日 08:41:5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聯想涅槃——中國企業全球化教科書》 李鴻谷著 中信出版社

  21世紀的全球性科技公司是一群各有其獨特個性、又縈繞著我們生活的巨人:蘋果,谷歌,微軟,三星,惠普與IBM……每一個巨人都創造了它自己的命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譜。在這個行列中,作為新晉者,作為中國經濟數十年高速發展的代表性企業,聯想的性格表面看來或許並不彰顯。因此,《聯想涅槃——中國企業全球化教科書》,在某種意義上仿佛是一本遲到的書:在中國日益接近經濟超級大國地位,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正邁入全球化行列的背景下,聯想收購IBM PC(個人電腦)這一標誌性事件已過去整整十年,它自身也牢牢佔據了行業榜首的位置。——回首過去,目的是發現今天的意義及奧秘。《聯想涅槃》以深入的觀察,生動而具有説服力的手法,將聯想兼具理性沉穩與靈活多樣的個性,創立(搭上全球産業鏈)、轉型、國際化直到成為“巨人”的豐富歷程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同時也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了具有很高價值的藍本。

  身為記者和作家,李鴻谷在勤勉的寫作實踐中,培育了一種獨特的散文風格,這種風格把觀察的精明與日常口語的節奏結合起來。一種看上去不事雕琢、實則精心推敲的文字藝術。在《聯想涅槃》中,這種風格(加上犀利的當代視野)看上去十分適合他的主題:企業的理想是什麼?企業的真正榮譽是什麼?社會責任是什麼?什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運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強大勢能來推進企業的成長?商業直覺與理性謀劃之間如何相協調?這些主題,從開篇“最後一刻,機會失去……”直至結尾“進行時——初心與征程”,透過章節和段落間清晰的起承轉合和嚴密的邏輯遞進,也透過他那些精巧構思的一則則“聯想故事”呈現與展開。拜這些精彩迭出的真實故事所賜——故事設計得猶如俄羅斯套娃——在使人愉悅的同時,還讓我們有一種意外的收穫:不光是“主角”聯想,甚至對整個行業,以及諸如IBM、谷歌、蘋果、微軟、戴爾、宏碁等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也由此,你不能不對聯想的異軍突起予以肯定和愈加關注。

  “語言所隱藏的東西總是多於它所表達的東西。”(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語)《聯想涅槃》將330萬字的採訪記錄省儉至不足30萬字,而獨特的敘述調性卻使這種省儉充滿懸念與緊迫感——以及密度和張力。該書將焦點和重心置於聯想十年國際化歷程,在波瀾壯闊的行業演變背景中,濃縮了如下畫面與場景:收購IBM PC、摩托羅拉的故事,與惠普、戴爾、宏碁競爭的細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面臨的挑戰與轉型,以及聯想涅槃背後,隱而不彰的核心基因。書中人物包括柳傳志、楊元慶、IBM前CEO彭明盛等業界領袖,安謀前CTO都鐸·布朗、惠普副總裁丁利生、TPG創始合夥人吉姆·考特、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顧維廉、中國網通前CEO田溯寧等聯想董事,以及數十位聯想高管和員工。所有這些構成了一個組織嚴密的文本。

  全球公司已經成為新經濟的象徵,開始改變許多國家的面貌和社會前景,在不同程度上也影響、改變甚至顛覆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如果説,20世紀人們激情的偉大的羅曼司是小説——對應著詹姆斯·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博爾赫斯和海明威等偉大的現代主義作家、文化名人所虛構的林林總總的文學人物——那麼,在21世紀的網際網路時代,這樣的激情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已移情到那些真實存在的全球科技企業和領袖人物身上:喬布斯神話即為典型的例子。當然,這種變化並非表明文本的價值在減弱或是被否定;所謂的“非虛構類作品”需求的大幅上升,不過是因應著價值觀、生活方式和風尚的演變。它們(非虛構類文本)並未摒棄美學原則——正如一流科技産品在滿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時強調審美一樣。真正革命性的産品,如該書作者在書中暗示的,總是人類生活的福祉;記錄它們的文本,在象徵意義上,則是當代的羅曼司。所以,並不奇怪的是,雖然總體上《聯想涅槃》體現了一種冷靜、精確的風格(包括描述性文字、對話以及簡潔的評論);但是,作者卻將聯想和IBM簽約談判的最後時刻,以及楊元慶給他的兒子的一封手寫的長長的家書,這兩部分抒情色彩較為強烈的文字置於全書的首尾,仿佛給整部書“鑲嵌上一個抒情框架”。

  這本書,精準記錄了聯想的光譜,也通過它反映了我們的時代精神。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