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王小波,晚上能來喝酒嗎?

2016年11月16日 08:45:00  來源:文匯報
字號:    

  原標題:“王小波,晚上能來喝酒嗎?”

  ■本報記者 周怡倩

  近期,東方出版中心接連出版了兩本劉心武的新書 《人生有信》 和 《十二幅畫》,在這兩本書裏作者將自己親身見證的日常人生故事,置於歷史的大背景下重新加以審視,並由此對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追問和探究。

  《人生有信》 一書公開了劉心武與孫犁、冰心、夏志清、余英時、蔣孔陽、馮牧等數十位文化名人的信函,作者以細膩的筆觸記錄了那一代文化人同氣相求的真誠善念。書裏還收錄了作者的多幅速寫插畫,厚重大氣的閱讀體驗之餘,還讓人感到一份天真趣致。

  《冰心·母親·紅豆》 一文穿插收錄了從1978年開始冰心寫給作者的多封書信,其中既有冰心對作者小説創作的中肯評價,更有一個老作家對晚輩作家生活上的真誠關懷。當冰心得知作者母親逝世後寫信安慰他:“你的心情我十分理解!盡力工作,是節哀最好的辦法。”當劉心武事業陷入低谷時冰心又寫信鼓勵他:“我這一輩子比你經受的憂患也不知多多少!一定要挺起身來,誰都不能壓倒你!”這些雪中送炭的安慰和鼓勵給了當時陷入窘境的作者莫大的溫暖和感動。同樣,作品遇上知音是一個作者的幸運。當劉心武的中篇小説《立體交叉橋》引發爭議時,素昧平生的蔣孔陽先生發表了長篇評論予以充分肯定,並從此開始二人之間長達二十多年的書信往來,交流彼此對文學的看法。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始終緣慳一面,但蔣先生當年的鼎力扶持讓他終身難忘。

  “這些書信牽動出我絲絲縷縷五味雜陳的心緒。當時代浪濤的相激相蕩將我們拋到同一種困境中時,我能夠相濡以沫,互相激勵,互相聲援。三十年前那些雨絲風片,如今回想起來,有若許亮光,若許暖意,也有若許混沌,若許惆悵。”回望歷史,正是那些文化名人的善良正氣讓人體察了人性中不向逆境

  低頭的堅韌生命力。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在 《王小波,晚上能來喝酒嗎?》 這篇文章裏,作者寫了覓得一個“談伴”無法形容的快樂。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作者散步時在一家小書店裏發現了 《黃金時代》,試讀一頁之後竟然欲罷不能,站在書架前一口氣把它讀完,回家後打了一圈電話詢問王小波的聯繫方式。“現在想起來,我的作為,實在堪稱王小波的超級粉絲。”第二天下午作者就約上王小波,兩人一直聊到夜裏十一點飯館打烊。“這一天我沒有白過,我多了一個談伴,無所謂受益不受益,甚至可以説並無特別收穫,但一個生命在與另一個生命的隨意的、絕無功利的交談中,覺得舒暢,感到愉快,這命運的賜予,不就應該合掌感激嗎?”在後來的日子裏,作者和王小波多次相約喝酒聊天,成為彼此投契的“談伴”,直到王小波猝死於心肌梗塞。“生前,王小波只相當於五塔寺,冷寂無聲。死後,他卻仿佛成了碧雲寺,熱鬧非凡。”於是在書裏,劉心武選擇用五塔寺的水彩寫生來給這篇文章配圖,“那銀杏樹裏仿佛浮現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輕輕召喚:王小波,晚上能來喝酒嗎?”

  悼念亡妻呂曉歌的文章作者配的是鋼筆畫 《那邊多美呀!》,寫文學評論家李子云的 《暫不置評》 配的是水彩畫《秋韻》,寫紅學家周汝昌先生的 《唯癡迷者能解味》 配的則是大觀園內沁芳亭的水彩寫生……延續了 《人生有信》 一書的風格,在 《十二幅畫》 裏,劉心武也將自己創作的畫與文字結合起來,構成相互映襯、互為表裏的關係。12幅畫裏有12篇回憶,既有作者對妻子樸素動人的回憶,也有他與周汝昌、吳祖光、王小波、林斤瀾、宗璞、唐達成、謝晉、陶玉玲、丁玲等人的君子之誼,儘管和其中有些人見面不多,但那些高潔的靈魂在作者的生命裏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痕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