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0月3日電(記者付敏)“加點奶油,一定要壓實哦,擠下去,再拉起來。你看,這樣就做好了。”穿著印有“嘉蓮愛心義工隊”字樣紅馬甲的汪勳武正在一步一步地分解月餅製作步驟,並教授社區居民。
時值中秋佳節,廈門嘉蓮愛心義工隊臺灣青年創業隊在嘉蓮街道組織了一場“親手包月餅”活動。
來自臺灣臺東的汪勳武自2002年到大陸創業以來,參加過很多次中秋活動,但自己親手做月餅還是第一次。
取一粒蛋黃,用外皮包裹好,放入模具成型,再放入烤箱,20分鐘後,月餅就製成了。汪勳武嫺熟地做著,耐心地教著。
“其實,我自己本來也是不會的。”汪勳武笑著説,“為了這次活動,我專門去朋友的烘培店學習了好幾天。”
臺胞張宗鵬來自彰化,2000年開始就在廈門從事醫療用品材料的加工生産,當天他專門抽空參加了此次活動。雖然每個步驟他都認真遵照完成,但做出的月餅“賣相”卻不怎麼樣。第一次做月餅的他表示,做月餅的步驟跟機械原理很相似,“但這個更好,因為月餅可以吃。”
“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的民俗,而月餅代表的是團圓。雖然人在大陸,無法與家人相聚,但現在跟廈門的親朋聚在一起親手製作月餅,也算是一種團圓。”張宗鵬説,“希望兩岸同胞能更加親密地融合在一起。”
談及為何組織這次活動,汪勳武表示,生活原本就很忙碌,希望在佳節的時候做點快樂的事情,生活才會有樂趣,“平時我們都只是吃,這次是自己做,就更有意義,做的過程也有助於人們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臺灣流行中秋烤肉,而廈門則是中秋博餅,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意義都相同——中秋是團聚團圓的日子。”汪勳武説,“兩岸同宗同祖同源,希望兩岸同胞幸福安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