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高校師生走進雲南民族村 感受多彩民族風情

2017年07月14日 14:02:5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高校師生在雲南民族村合影留念

兩岸高校師生在雲南民族村合影留念。(台灣網 趙苗青 攝)

  台灣網7月14日昆明訊 (記者 趙苗青)13日,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兩岸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師生一行二十余人來到雲南民族村,在歷時3小時的民族文化參訪中,兩岸師生走訪了阿昌族、傣族、藏族、怒族、布朗族等多個雲南少數民族村寨。

  在雲南民族村內,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佈其間,錯落有致,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築、生産、生活、宗教習俗均原汁原味呈現,是雲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走進阿昌族村寨,木製雙層合院式建築獨特別致,一樓屋內設有神龕、燭臺、長桌和火塘,二樓卻寬闊空曠,據導遊介紹二樓用來堆放糧食及其他生活物料。門口長椅上坐著兩位身著民族服飾的少女,來自臺灣的同學紛紛合影留念。臺灣高雄市文藻外語大學的吳俞萱説:“兩位姑娘熱情好客,她們的服飾顏色亮麗,花紋別致,我非常喜歡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期待之後的行程會有更多收穫。”

  “大象!”經過吉象表演區,同學們駐足觀看,“它很強壯,耳朵大大的,睫毛長長的,很可愛……”“好想跟它合影,它會不會把我踢飛……”臺灣小夥伴的注意力完全被大象吸引,幾個膽大的還攀上象背、坐在象鼻上拍照留念。

  壯觀的迎賓白塔,象徵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與獨具風格的藏傳佛寺互為映襯,相得益彰,同學們步入寺內,聽僧人虔誠梵唱,觀佛經,賞壁畫,體驗藏傳佛教獨特的文化。“這些少數民族建築不拘一格,非常別致,在臺灣沒見過相似建築”,來自臺灣的吳彥成説,“導遊介紹大理的風景獨特,我非常期待此次大理之行,去那裏體驗更純正的白族風情。”

  據了解,雲南全省總人口4741萬,其中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是我國大陸地區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傣族等15個少數民族為雲南獨有。

  民族村的參訪結束後,當天下午,兩岸師生參訪雲南報業集團,了解集團概況和建設成果,同各位業內前輩探討各種問題。雲南日報趙一心主任在座談會上表示,歡迎臺灣師生常來雲南,體驗雲南多彩民族文化。他強調,兩岸關係發展寄希望於各位年輕人,通過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往有利於中華文化傳承,對兩岸青年自身發展也大有裨益。隨後,研習營一行抵達西南聯大博物館深入了解70多年前那段難忘的歲月,尋訪歷史的印記,緬懷先賢,重拾西南聯大抗戰愛國精神。

  據悉,本次“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西南聯大印記暨兩岸高校新聞傳播學生暑期交流活動”以雲南省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載體,依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重要平臺開展的兩岸青年學生交流項目,活動時間將持續到7月17日。(完)

雲南民族村內少數民族表演舞蹈

雲南民族村內少數民族表演舞蹈。(臺灣高雄市文藻外語大學李思昀供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