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大學生陳家溝學太極 感受河洛文化精神

2017年07月11日 09:05:2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學生們跟著師傅學習太極拳(台灣網 黃露佳 攝)

  台灣網7月10日焦作訊 (記者 黃露佳)7月10日,由河南省臺辦組織的“正本溯源·尋根洛河”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之旅活動來到焦作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的發祥地,了解河洛文化中的太極文化,並跟隨太極師傅學習太極拳,親身感受太極魅力。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5公里處的清風嶺中段,原名常陽村,後陳氏族人遷徙至此,並在此繁衍生息,該村更名為陳家溝,並乙太極文化名揚四海。一步入陳家溝,就猶如步入了太極文化的聖地,這裡有令人敬仰的太極拳歷代宗師紀念館,有享譽國內外的陳家溝武術館,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學拳處。來自臺灣銘傳大學的師生一行參觀了陳家溝武術館、歷代宗師紀念館,聆聽了太極文化發展歷程,並向太極拳師傅學習打太極拳。

  進入陳家溝歷代宗師紀念館,有一副圖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洛水與黃河交匯,卻涇渭分明,一渾一濁,渾然天成。相傳漢族人文始祖伏羲就是看到此處河洛交匯現象,依據“河圖”、“洛書”資訊,觸發靈感,從而創造出了《易經》,産生了太極文化,所以,自古人稱“天下太極出河洛”。作為河洛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太極文化,講究“天人合一,陰陽調和”,認為宇宙萬物皆為自然,講究修身修心。據資料記載,17世紀中葉,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闔、剛柔並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極拳。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後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陳式、楊式、武式、孫式以及武當、趙堡等多家流派。

  了解到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和發展歷史後,臺灣師生們跟隨師傅學習打太極拳,一招一式雖然看起來十分簡單,但學生們依然做得汗流浹背。臺灣學生説,雖然老師教的動作很簡單,但是要做到標準和堅持不動還是很累的,但此行來到太極發源地陳家溝,親自練習太極拳,覺得十分興奮。

  此次尋根河洛之旅,已經進行到第五天了,在陳家溝學生們仍然在忙著創作作品,15名臺灣學生自發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們通力合作,力求完美呈現自己的作品。現場各小組成員也在忙著拍攝自己想要的照片、視頻、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靈感瞬間。據悉,他們將在返臺10天內完成作品,並將作品上傳至網站、微信、Facebook上進行展示,作品形式以視頻、圖文及文字為主,最後將由兩岸評審專家團進行評比打分,綜合作品點擊率、閱讀量等評出一二等獎,優秀作品將在各媒體平臺展出。(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