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導演齊柏林再次“起飛” 《看見臺灣2》將拓展環保主題

2017年06月09日 08:54:25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臺北6月8日電(記者馬玉潔章利新)2013年,臺灣導演齊柏林以高空視角執導的紀錄片《看見臺灣》,讓觀眾通過全新的角度閱讀臺灣的美麗與鄉愁,也看到了環境在人類活動下的脆弱與哀嚎。

  時隔4年,齊柏林將再次起飛,預計用一年半的時間打造《看見臺灣2》,並將走出臺灣,將空拍視野延伸至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地,從歷史人文、環境生態、資源使用等多元角度關注土地和環境,並探討臺灣的前世今生。

  在8日舉行的開鏡記者會上,齊柏林分享了自己籌拍《看見臺灣2》的初衷:“因為《看見臺灣》,我走遍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環境問題沒有邊界。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海洋中,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齊柏林説,一直以來,他都不是用批判的方式講述環境問題。《看見臺灣2》60%的場景將在臺灣拍攝,40%的場景則會將目光放得更遠。他希望這部作品能讓臺灣的年輕人更了解這個世界,看到臺灣與外部世界不可分割、同生死共存亡的密切關係。

  “我希望年輕朋友意識到,我們並不只在島嶼上面過著小確幸的日子。希望透過這樣的高度和廣度,讓世界看到臺灣,也讓臺灣看到世界。”齊柏林説。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齊柏林説,自己特定選在這個日子召開開鏡記者會。“我一直覺得,用一種抽離地面的角度和視野看到的事情,會比較全面和客觀。我們在第一集裏就曾對臺灣的海洋垃圾現象提出了看法。在第二集裏,我們也會針對海洋垃圾、節能減排等議題作一些論述。希望告訴臺灣觀眾,臺灣的島嶼是如何從板塊運動浮現出來,臺灣的先人又曾經到過哪些地方。”

  《看見臺灣》第一集耗資9000萬元新台幣、歷時5年拍攝,是臺灣紀錄片歷史上耗資最高的作品。齊柏林通過鳥瞰的視角,為觀眾呈現出人類不曾看過的、震撼人心和令人落淚的臺灣至美景色,收穫2億元新台幣的票房佳績,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看見臺灣2》在技術方面將全面升級,以4K以上的高清規格拍攝,力圖更細膩地傳遞影像的生命力,為觀眾帶來層次分明,如同身臨現場的觀影感受。

  除了高空鳥瞰視角,《看見臺灣2》也將深入海底,引領觀眾窺探令人心動的海底生態,同時也看到讓人心痛的海洋垃圾問題和不斷惡化的海洋環境,讓社會和民眾更加珍惜和保護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環境。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