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哪吒如何成為閩臺地區的地方神?

2016年10月19日 08:15:51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閩西神像畫中的哪吒陳汝輝攝

  一個哪吒,兩種面貌

  在眾多明清神話誌怪小説人物中,至今仍廣受青睞甚至成為流行文化重要一員的除了齊天大聖孫悟空以外,當屬哪吒三太子了。全國範圍內較為少見的哪吒信仰,在閩南和臺灣地區卻非常興盛,民間宮廟裏的供桌上常常有手持火尖槍和乾坤圈、腳踏風火輪的哪吒神像。

  從《哪吒鬧海》到《我是哪吒》,不同時期的動畫作品都著力塑造哪吒叛逆而敢為的小英雄形象,其獨樹一幟的反叛精神與崇尚孝道的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因而被新青年視為偶像。如著名搖滾樂隊“痛苦的信仰”就以哪吒為標誌,在《鬧海》中唱道:“今朝我三頭六臂,身後的蓮花盛開,回來我取你性命,再鬧東海。”哪吒成為了朋克精神的代表。

  説到哪吒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還要提一下臺灣的“電音三太子”:梳著雙辮,大眼睛小酒窩,是一個充滿萌感且全無叛逆的兒童人偶的形象,頻頻在各種文化節甚至高雄世運會開幕式上伴隨電音舞曲搖擺蹦跳,成為臺灣文化的代表。為何哪吒在臺灣會演化出這樣一種形象?傳統哪吒信仰與源於福州的神將(人在其中扛行的空心神偶)相結合,再融合電音娛樂元素,就形成了這樣別具一格的電音三太子。

  源自臺灣的電音三太子來源:台灣網

  是否因《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深入人心,哪吒信仰才會在閩臺長盛不衰?深究之下,其實不然。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