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詹宏志和臺灣電影的美好年代

2016年09月27日 08:33:07  來源:鳳凰讀書
字號:    

  在涉足電影圈之前,詹宏志一直從事媒體和出版業,跟文字打交道,對電影沒有半點興趣。之所以跑去當了電影的策劃人,完全是因為他不能忍受“侯孝賢這麼有才華,居然沒有人找他拍戲!”

  起因都是一部《童年往事》。

  我們現在看這部帶有侯孝賢自傳性質的電影,豆瓣評分很高:8.8分。這也是侯孝賢完全擺脫束縛,專心成為創作者的一部轉型之作,影迷們愛得不行。

  可是當時臺灣的電影産業不開心了,那時候大家能接受的還是瓊瑤的愛情片,這種現實題材的電影並不受待見。“你這種電影沒人看的,觀眾不喜歡這種風格。”當然了,沒人看,也就意味著這電影是賠錢的。

  媒體也不同情他,口誅筆伐:“侯孝賢不顧市場,拍電影只顧看自己的肚臍眼。(太自我)” 還有説的更狠的:他把臺灣電影都給玩完了!

  就這樣,沒有人投資侯孝賢的電影,他沒錢可拍、沒戲可拍。其實早在前一年,拍《冬冬的假期》,侯孝賢就是押了自家的房子,攢錢來拍的,可惜票房慘敗,輸得一塌涂地。

  那個時候的詹宏志,雖然剛剛30歲出頭,但已經在在媒體圈和出版圈打拼多年,在文化界名氣很高。他認為《童年往事》毫無疑問是一部傑作,看完以後非常震撼。

  “不管我作為粉絲、觀眾,還是愛打抱不平的文青,都是難以忍受的。所以我很希望可以幫得上忙,以我的一部分財經背景的訓練(詹宏志畢業于臺灣大學經濟係),其實能看得到經濟潛力。

  於是,初入電影圈的詹宏志開始和各種電影界大老闆談投資,大佬們跟詹宏志説:你要勸勸侯孝賢,節奏要快一點,動作要快一點,燈光要打亮一點,找演員為什麼不用劉德華、葉子媚?

  “他們總是説自己是好意的。但是在我聽來,他們試圖要幫助侯孝賢的每一個方法,都是消滅侯孝賢的方法。”

  三寸不爛之舌+放手一搏=意外成功

  當侯孝賢準備拍《悲情城市》的時候,詹宏志認準了當時的媒體大亨邱復生,耗費了10個月來説服他投資這部電影。邱復生心裏還是覺得不靠譜,又回過頭去問電影圈裏的勢利大佬們的意見,得到的答案當時是“他是騙你的,這種電影沒有市場。”

  詹宏志為了讓邱復生放心,決定放手一搏。他寫信給一家日本雜誌集團,這家媒體連續兩年舉辦了東京國際影展,但並沒有發行電影的經驗。詹宏志在信裏問他們:你願意出四百萬日幣來獲得《悲情城市》的在日本的播映權嗎?我沒有一個鏡頭,也沒有任何劇照,但你願意現在就承諾買這部影片嗎?等這個影片拍完,它肯定就不止這個價錢了。

  這個近乎空口無憑的請求,居然得到了對方的同意。原來日本那邊兒早就看過侯孝賢的電影,願意嘗試。

  日本發行權敲定之後,詹宏志又在沒有一張劇照或定粧照的情況下,做了英文、義大利文、法文和日文的海報。

  看到這些,邱復生才算放了心,《悲情城市》的投資算是有了著落。

  1989年,《悲情城市》在國際大獲成功,一舉拿下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消息傳到臺灣,大家都瘋了似的跑到電影院去看這部電影,外加有主演梁朝偉加持,票房算是成功了些。

  詹宏志還在電影裏客串了“林老師”這個角色:

  中間戴眼鏡的那位就是詹宏志

  可是,也沒那麼美好。電影火了之後,詹宏志去理髮店,理髮小妹對他説:詹先生,我在電影裏看到你了。

  詹宏志説:你覺得電影怎麼樣?

  小妹支支吾吾地説:看不清楚,速度好慢,也不知道在演什麼。

  詹宏志後來説:真是難為這個小姑娘了,本來她是不打算去看《悲情城市》的,但是因為這電影拿了國際大獎,就跑去看,結果還是看不下去。

  他承認,這片子是有難度的,不是能被所有人都欣賞的。

  是啊,要是所有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欣賞《悲情城市》、《戀戀風塵》、《刺客聶隱娘》,那侯孝賢還能稱得上是侯孝賢麼?

  你光知道《牯嶺街》好,哪知道它拍出來有多難!

  如果説,詹宏志跟侯孝賢的合作還算愉快,那麼,跟楊德昌的合作實在稱得上“艱難”。

  兩人的朋友小野對詹宏志説:你恐怕是唯一一個跟楊德昌拍完電影沒有絕交的人。

  不過當時,詹宏志也是被楊德昌折磨得快瘋了,因為錢。

  楊德昌:我想拍一部電影,叫《帶我去吧,月光》,你可以幫我去談投資嗎?

  於是詹宏志和中央電影公司和華松投資公司談定,兩個公司合起來出1400萬來拍這部片子。

  楊德昌:我把這部電影改名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了。

  詹宏志:改名字沒關係的,好商量。

  楊德昌:故事也改了。是另外一個新的故事。

  詹宏志又跑去跟投資人解釋。然後電影開拍。

  楊德昌:1400萬花完了,但還沒拍完,我們沒錢了。

  詹宏志:還需要多少錢?

  楊德昌:再給我200萬,一定拍出來。

  詹宏志又去跟投資人説:抱歉,我們沒拍完。

  投資人當然不高興了,不過後來也接受了,畢竟拍電影超出點預算也算正常。

  200萬又花完了,電影還是沒拍完。

  詹宏志:你不能老讓我去要錢。你可不可以再仔細算一下,最後確定到底要用多少錢?

  楊德昌算來算去:大概需要2600萬。

  詹宏志又去跟投資人談。

  投資人:不可能,2600萬的話,我們不拍了。

  談來談去,中央電影公司退出了投資,華松公司全面承擔投資預算。

  華松公司説:我們出2600萬可以,但是要你詹宏志簽一張支票作擔保,如果這部電影最後拍不出來,你們就要賠償我們2600萬。

  詹宏志簽了。

  2600萬又很快花完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還是沒拍完。戲拍到哪兒了,詹宏志自己都不知道。

  於是他嘗試先把播映權賣出去。

  正好這時候一日本公司找到府,點名要買《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日本播映權,説之前沒搶到《悲情城市》的播映權,這次説什麼也要買到《牯嶺街》。

  聽説《悲情城市》在日本賣得很好,詹宏志試探著説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是“天價”的數字。

  詹宏志:你能出稅後100萬美金嗎?(其實這是跟他們要120萬美金的意思!)

  買!

  詹宏志120萬美金到手,給了楊德昌。然而,電影還是沒拍完。

  還是差一點點錢。最後幾個朋友湊了一點錢,電影算是勉強拍完了。

  快上映的時候,楊德昌第一次剪片子,剪出來的是3小時50分鐘的版本。

  影院方面嚇尿了,説:太長了,不行。

  楊德昌又勉為其難剪了一個2小時47分鐘的版本。

  後來詹宏志又幫著去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電視版權,楊德昌説:電視的話,我可以剪出一個6小時的版本!

  這片子楊德昌剪了很多次,有好幾個版本。

  詹宏志至今還有些遺憾:“到今天為止,我沒機會問他,哪一個是你心目中最愛的版本。”

  雖然,《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還是一部賠錢的電影:投資3000多萬,臺灣票房只有1800多萬。

  當年跟著詹宏志做電影發行的一個實習生小姑娘曾經挺委屈地跟他説:“我們這麼努力,這片子怎麼還是賠錢?”

  詹宏志樂了,説:這片子本當如此。在臺灣賣了1800萬,是恰好的,觀眾再多反倒不對了。臺灣能接受這個電影的人最多也就是這些了,沒關係的。

  “曾經有一個美好的時代,所有人都不自私地想做一點事。楊德昌讓我在工作的時候感到很艱難,等到我坐在電影院裏看他電影的時候,我有點熱淚盈眶,覺得一切都值得。有這樣一個導演,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那些過程算得了什麼,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我不知道哪還可以有這樣的時代,我很幸運。”

  看完詹宏志這段話,再重溫這張照片,感覺好暖!

  詹宏志一直都説自己不喜歡電影圈,直言不諱説很多電影人都是流氓,自己跟他們談合作的時候,也要像演員一樣變臉。4年電影策劃人生涯,詹宏志做了9部電影,全是侯孝賢和楊德昌的。

  詹宏志沒跟他們要一分錢。就像他説的,做這些事情是“幫朋友”。離開電影圈後,詹宏志又去做了出版和電商,那又是另一番傳奇了,以後再和大家講。

  《旅行與讀書》

  詹宏志作品

  中信 大方 出品

  2016年8月上市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