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青年學子:面對面交流是加深了解的好方式

2016年08月24日 07:46:3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作為“2016台北上海城市論壇”青年交流分論壇的重要活動,一場臺生陸生經驗交流會23日下午在臺北晶華酒店舉行。活動結束後,兩岸學生大呼“過癮”,認為這是加深相互了解的好方式。

  活動主辦方將40余名兩岸青年學子分為臺生、在陸臺生、陸生、在臺陸生四個小組。在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的主持下,四個小組就社會關懷與實踐、資訊獲取兩個議題發表意見,並就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面對面交流。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生陳臆先去年曾在廈門大學交流一個學期。作為在陸臺生代表,她在討論社會關懷議題時第一個發言,建議搭建兩岸之間的公益平臺,得到與會者的響應。

  “兩岸青年共同參與公益可以推展視野、磨煉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增進兩岸學子的了解和交流。”她説。

  兩岸學子代表講述了各自參加社會關懷的經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付優向臺生介紹了參加博士講師團深入社區、中小學學校和西部地區開展人文、公民素養等專題講座的實踐。臺灣世新大學傳播學院的大三學生林品清則介紹自己從小通過社會團體、服務型社團去安養院等機構服務的經歷。

  陸生費麒禎目前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學習,她曾前往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體驗生活。她説,這讓她了解到上海農村和臺灣少數民族部落的現狀是一樣的,老人會留在當地,青年則大多選擇出去闖蕩。

  在資訊獲取這一議題上,兩岸學子圍繞網路推手、網路主播和臺灣媒體生態展開熱烈討論。其中,微信這一大陸民眾讀取資訊的新平臺成為交流的一個熱點。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介紹了利用微信公眾號和手機客戶端學習家庭養護知識的經驗。

  正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的臺生何溢誠也介紹了自己利用微信了解時事、認識朋友的經驗。他還當場拿起手機面對面建群,吸引20余位兩岸學生入群。“我經常參加兩岸青年的活動,不希望論壇結束,然後大家就‘老死不相往來’。”

  這場別開生面的論壇得到與會者的充分認可。陳臆先會後對記者説,今天的論壇見證了兩岸青年在溝通及想法上並沒有太多隔閡。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兩岸青年面對面對談、交流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林品清對記者表示,論壇讓她“大開眼界”,希望能早日趕赴大陸去加深對大陸現狀的了解。“現在就想努力攢錢,去實現自己的第一次大陸之旅。”她説。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