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泉州8月4日電 (廖靜)由兩岸高校和科研機構合辦,為期一週的“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泉州論壇”4日在福建泉州開幕,閩臺環境治理雙向合作成為兩岸環境專家、實業界共同聚焦的話題。
“第一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金門論壇”2011年在金門大學舉行,大陸地區相關專家首次組團參與。隨後,該會議每年一屆分別在廈門、澎湖、福州、臺灣高雄舉行,參會兩岸團體規模不斷擴大,從防治空氣污染開始延伸到環境保護的各個方面,並實現了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行動計劃的相繼出臺。
“臺灣和福建都有很長的海岸線,而一些海洋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臺灣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楊磊告訴記者,目前在互花米草、紅樹林等海洋治理方面,臺灣與福建都有不同的經驗;這樣進行經驗交流,才能實現海洋治理的雙向合作。
當天,海峽兩岸100多位專家學者相聚泉州,研討海洋及海岸周邊大氣治理、土壤及水環境治理等議題。會議由7個大會報告、57個專題報告組成,64位專家學者分別作大會主題報告和分會場交流發言,深入探討兩岸環保問題。
福建走在大陸改革開放的前沿,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泉州師院副校長王珊説,水體富營養化、大面積霧霾天氣和土壤污染等已經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
因為祖籍福建,一種天生的親近感讓臺灣科技大學李篤中感慨道,“有回家的感覺。”他表示,一走進泉州城,可以感受到泉州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細節。
“泉州乃至福建離臺灣都很近,福建也是大部分臺灣人的共同祖籍地,兩地的海洋和海岸線治理也存在一些問題。”臺灣中山大學教授袁中新表示,這樣的研討會首先就是讓兩岸專家能夠坐下來交流,交流之後才能了解,才能共同關注。(完)
[責任編輯: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