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臺灣松山慈惠堂海南辦法會祈願民增福慧

2016年04月22日 10:17: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海南定安4月21日電 (記者 王子謙)臺灣松山慈惠堂21日在海南玉蟾宮舉行“齋醮科儀”祭典祈福法會,祈願消災延壽,民增福慧。

  道教儀式也稱為“齋醮科儀”,是道教開展宗教活動的主要內容,是連接經典禮儀、朝廷雅樂與民間禮俗的中間環節。儀式的名稱、框架體系、具體儀式全都“本乎周禮”。

  記者當日在現場看到,法會于14時30分在玉蟾閣白玉蟾祖師坐像前開始,數十位道親分次排列,獻燈、獻果、獻酒,眾人行禮,在高公大法師的率領下做上章拜表科儀,獻上拜表伏願“聖號宣時,民增福慧,消災延壽,家家納福,戶戶吉祥”。整個過程程式繁多,莊重肅穆。

  “10年前來到海南參加玉蟾宮落成儀式,結下善緣,今天再次來到玉蟾宮舉辦法會祈福社會平安,大家生活幸福。”臺灣“中華道統慈惠協會”理事長郭葉子介紹她與海南玉蟾宮的不解之緣,“通過法會表達對白玉蟾祖師的尊重與虔誠,同時為生靈超度,為百姓消災祈福。”

  松山慈惠堂肇創于1969年,主祀瑤池金母,是臺灣知名廟宇之一。郭葉子介紹説,松山慈惠堂在臺灣社會發揮安心救濟作用。除傳統法會外,利用分支組織投身教育、慈善、醫療等社會事業,捐助復康巴士、救護車等物資扶助貧弱。

  郭葉子介紹,松山慈惠堂常與其他地區道教組織交流,前不久組織300人赴香港舉行祈福法會。此次祈福法會松山慈惠堂組織了近60人的道親隊伍前來。

  本次“齋醮科儀”祭典祈福法會是首屆海峽兩岸南宗道教奉祭三清道祖大典暨玉蟾宮落成開光十週年大慶的重要活動。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道教協會會長、海南玉蟾宮管委會主任陸文榮表示,兩岸道教界正發揮道教在推進文化認同和社會融合方面的獨特優勢,將傳統信仰與規範而典雅的禮樂文化結合起來,鑄造兩岸文化認同的範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