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泉州木偶雕刻技藝傳承人陳志忠:刻出來的兩岸情緣

2016年04月18日 09:05: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東南網4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 林劍波通訊員 黃瑜鵬 陳鑫煒 文/圖)南安素稱“民間戲曲藝術之鄉”。在木偶製作方面,也不乏能工巧匠。木偶頭雕刻是木偶戲道具製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泉州木偶雕刻技藝傳承人陳志忠就是其中的好手。他的木偶作品以淳樸、優美的造型,在兩岸受到熱捧。

  風靡臺灣的電音三太子

  “你們來得不巧,林永志剛回臺灣。”在南安市梅花鎮的晉福文化藝術館,館長陳志忠對記者説。陳志忠和臺北木偶劇團團長林永志是好朋友。林永志每年都來好幾趟,這次來還買了幾尊三太子木偶回去。

  寶島的布袋戲藝術家為何頻頻現身南安?這和陳志忠的手藝密不可分。陳志忠出身雕刻世家,從小就隨父親學習木雕,習得半立體雕、平底雕、鏤空雕等技法。1994年,陳志忠創辦了自己的木雕廠。

  “現在每年都有2000個神將賣到臺灣,臺灣每個縣市都有我的作品。”陳志忠説,雲林偶戲館、臺北偶戲館都收藏了他的作品。在工作室,三尊金光閃耀的電音三太子神將奪人眼球:頭戴花翎,身著五彩服,腳踩虎頭靴,還配有一對白色卡通大手套,模樣憨態可掬。

  電音三太子是臺灣特有的民俗文化造型。十幾年前,陳志忠偶然在臺灣朋友那裏看到電音三太子,回家後就試著做了一個,並拿給臺灣朋友看,沒想到大受好評。自此,他開始把雕刻的精力轉到三太子身上。經過多年摸索,陳志忠的電音三太子漸漸打出了名氣,除了模樣更加可愛,眼珠部分還特別添加了金色的“太陽線”,頗受客商歡迎,臺灣的訂單越來越多。2012年,陳志忠的三太子神將被臺灣電影《陣頭》採用,因為“最Q、最有神韻”,這讓更多的臺灣

  人認識了陳志忠。

  與此同時,在海峽論壇等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活動中,也頻頻出現陳志忠的電音三太子身影。“為了更好地表現臺灣的陣頭文化,晉福文化館還和臺灣南北傳統戲劇協會、臺灣青年木偶協會簽訂了合作協議。”陳志忠介紹,雙方將定期展出各種類型的木偶,推動木偶製作技藝的傳承。

  陳志忠的木偶作品遍及寶島各個縣市,他製作的電音三太子還被臺灣電影《陣頭》採用——

  刻出來的兩岸情緣

  本報記者 劉深魁 林劍波通訊員 黃瑜鵬 陳鑫煒 文/圖

陳志忠正在為木偶打粉底、打花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