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大陸配偶”春運首日返鄉:路更短 情不怯

2016年01月25日 14:36: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福州1月24日電 題:“陸配”春運首日返鄉:路更短情不怯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從福州到南平,動車用不到3小時,只用個白天我們就從臺中回到家了,感覺上兩岸變得近很多。”嫁去臺中11年的魏麗娜24日搭乘復興航空GE382航班返鄉過年,個性麻辣刮脆的她把回家感覺概括為“近”、“方便”、“親”。

  “這當然也是我們對臺灣的感覺。”魏麗娜説。當她聽到記者説寒潮來襲時,她想起什麼似的,馬上從包裏拽出羽絨服,遞給同行的臺灣女孩翁晏文,“借你先穿,武夷山可比臺中冷多了。”

  事實上,她們剛剛在飛機上認識。16歲的翁晏文戴著口罩,和來自武夷山的同班“陸生”樓巧萍並排站著,像對姐妹,兩人還掏出把小梳子輪流理了下頭髮。

  “一直聽樓巧萍誇家鄉美,我就來看看武夷山了,”翁晏文説,這是她第一次獨自旅行,也是第一次到大陸來,一路上跟隨能幹的“阿姨”(魏麗娜),“放心得不得了。”

  目前,“陸配”有近34萬人,而像魏麗娜這樣的從福建嫁到臺灣的大陸新娘就有11萬多人,她們在兩岸文化差異、價值感衝突的磨合中,往往成為充滿母性色彩的溝通橋梁。而她們對於兩岸春江水暖有先知先覺的敏銳。

  去年從7月1日起,大陸對臺胞免簽注政策實施,又從9月21日起,全面實行卡式臺胞證(又稱電子版臺胞證),提及兩項惠民新政,魏麗娜和多位受訪台胞一樣,表示“省錢省時,非常便利。”

  記者在福州機場看到,在經過邊檢通道時,臺胞出示卡式臺胞證很快就完成查驗手續,整個航班全部通關只需要20多分鐘。機場現場更架設有7台自助通關設備,一些符合條件的臺胞,手持卡式臺胞證“滴”一聲即完成自助通關。

  “我早就換了卡式臺胞證,小孩還是全家第一個換的呢。”魏麗娜向記者展示她和10歲兒子的卡式臺胞證,“收在錢包裏非常方便,又不用簽注,省錢通關快,就感覺回家很‘順’。”

  來自臺北的黃湘琦也手持卡式臺胞證,她一手牽著3歲的大兒子,懷裏抱著8個月大的小兒子,將往福清丈夫家過年。黃湘琦説,“大陸生意實在好做,我們兩岸都開了門店,但他還是主要在福州守店,等孩子大一點,我們還打算在自貿區做兩岸跨境電商。”

  “不必帶著兩個孩子跑簽注,馬上輕鬆了很多,”黃湘琦笑著向幫她搭手取行李的記者再三致謝,“我也是第一次鼓起勇氣一個人帶兩個孩子來大陸,可是你看,很多人幫助我。”

  閩臺五緣密切,福建又是臺商密集投資區,民眾往來熱絡,福建一直努力變海峽為通途。數據顯示,在2011年至2015年間,海上直航客運量超過800萬人次,空中運送旅客超過400萬人次。2015年7月1日臺胞入境免簽注啟動後,僅福州機場就有超過12萬人次的臺胞受惠。(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