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非遺

想除病——中醫針灸

2013年09月25日 09:54:5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成功。

  針灸醫學最早見於二千年多前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説:"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中國流行,並傳播到了世界。

  遠古時期,人們偶然被一些尖硬物體,如石頭、荊棘等碰撞了身體表面的某個部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疼痛被減輕的現象。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或人為地刺破身體使之出血,以減輕疼痛。

  針灸的功效很多: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

  2010年9月,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透露,“中國針灸”申遺方案已提交給聯合國。新華網快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內羅畢審議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針灸申遺成功,不僅將使早已滿載傳奇的毫針和艾葉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將為整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設定全新的歷史坐標。

 

[責任編輯:馬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