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臺南小吃看閩南老戲
在劍獅埕內,蔡金安專門開設了一間閩南文化沙龍,裏面擺滿了閩南語研究的書籍以及用閩南語拼音標注的讀物供人免費借閱。蔡金安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安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臺灣最大的閩南語書籍出版機構海翁出版社負責人。“劍獅和閩南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在這裡推廣閩南文化再合適不過了。”在劍獅埕裏設有一個舞臺,用來表演答嘴鼓、歌仔戲、布袋戲等閩南民間藝術。
2008年,由蔡金安牽線搭橋,首屆由兩岸合辦的廈門市閩南文化夏令營開營,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文化專家輪番上陣授課。除了教閩南話,同時還講授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産、閩南語歌曲的創作、臺灣閩南話文學、閩南話古詩吟唱、閩南民俗等。夏令營至今已成功舉辦了7屆,有500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營員大多是廈門各中小學的老師。“閩南話作為閩南地區、臺灣等地的母語,有著2000餘年歷史,閩南話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發音,所以用它來念唐詩就比用普通話來得押韻。身在閩南,怎麼能不説自己的方言。”所以,只要是來劍獅埕的遊客,蔡金安都喜歡和他們説上幾句地道的閩南話。
“人整天看戲、聽曲也會膩,但是對於吃,大家都是很感興趣的。”為了聚攏人氣,在劍獅埕後面,蔡金安用竹子搭起一座食坊,肉臊飯、鮮蝦球、黑豬香腸……這些臺灣美食都可以在這個老臺南小吃店享用到,肉臊等食材更是從臺灣真空包裝運送而來,以確保其原汁原味。
蔡金安向記者介紹,棺材板是臺南的經典小吃,在劍獅埕內的老臺南小吃店內,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點名要吃這道正宗的臺南菜。打開棺材板的“蓋子”,一刀切下去,連汁帶“板”(由炸麵包做成)一起送入口中,麵包的鬆軟以及湯汁的濃厚讓人回味無窮。再喝上一口烏梅汁,北管音樂繚繞四週,劍獅抬頭可見,還真有點“身在臺南”的錯覺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