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雄安新區公佈非遺普查工作成果 共有非遺212項

2017年09月14日 08:43: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雄安9月13日電(崔濤 張帆)13日,中新網記者從雄安新區獲悉,為徹底摸清雄安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寶藏,探明地方傳統文化資源,雄安新區三縣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啟動,日前,雄安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成果公佈,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産212項,其中有210項呈活態存在。

  “加強雄安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調查和保護,是雄安新區文化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此次普查,就是要爭取把三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家底徹底摸清,為新區開工建設前這一地域的地方傳統文化樣貌留下歷史存照。”普查工作項目牽頭人、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音樂研究所所長齊易説。

  雄縣的普查工作,是整個雄安新區非遺普查的第一站,開局較為順利。雄縣早在五、六月份就對各鄉鎮非遺蘊藏情況的摸底排查進行了佈置,在普查組到來之前有關部門已經掌握了上百條相關線索。

  容城是京津冀學者聯合考察團隊開展普查的第二站。齊易表示,在非遺保護工作方面,容城縣有‘容城八景’和‘容城縣高腔戲’兩個保定市級非遺項目,而‘容城縣高腔戲’則處於已經徹底消亡的狀態。也就是説,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非遺保護工作熱潮中,容城縣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還是挺多的。

  “在普查工作中,我們還常常會遇到一些非遺保護政策條文難以涵蓋的問題。比如,一些民間傳統吃食,或一些民間風俗,過去家家都會做,但是又很難捋出一條明晰的傳承脈絡。對於這些問題,普查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探索的精神嘗試解決。”齊易説,在容城縣的非遺普查,讓人印象更深刻的是這一帶的獅子會和吹打班。

  在師莊村和郭村,每個村都有好幾個獅子會、舞獅團,西小裏村、賈光村等地也有舞獅表演。但這些舞獅藝人也有不少難處,他們幾次到有關部門辦理演出證和營業執照,因種種原因至今未曾辦成。由於辦不下來演出證,一些營業性演出活動就不便開展。

  吹打班是民間專業音樂班社,以營利為目的、服務於婚喪嫁娶等民間事宜。“吹打班這類民間班社,自古至今一直是鄉間百姓紅白喜事等人生大禮上最為常用的禮儀音樂,其作為鄉間禮樂的文化功能與重要地位,是難以被其他藝術形式替代的,他們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當之無愧的優秀代表。”齊易認為。

  按照工作進度安排,雄安新區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普查工作,每個縣只有10天。時間緊、任務重,普查組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將相關人員請到普查組駐地,以訪談的形式向知情人了解其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基本形式、具體內容、傳承脈絡等各方面的情況。對於一些聯繫不上或因故未到的局內人,普查組再去到府調查訪問。

  在雄安新區進行非遺普查的這段時間,新一批河北省級非遺傳承人、保定市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也在同時進行。

  “幫助他們填寫非遺申報書,對這些傳承人來説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幫助。”齊易表示,普查組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承擔了這些“額外”的工作,僅在雄縣就幫助填寫了省級非遺傳承人和市級非遺項目的申報書30多份。(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