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8月30日電 (記者 李新鎖)又是一年開學季,當大批中國家長為孩子“高分低能”還是“知行合一”糾結時,來自教育主管部門的“研學旅行”推廣計劃,試圖為中國孩子解決“城市病”開出“藥方”。
儘管暑期即將結束,但是在山西南部小城萬榮的孤山山麓,一處名為“三益書院”的研學基地仍陸續迎來北京、上海等地的“研學旅行考察者”。他們當中,既有教師、公務員,也有企業家、旅行社負責人等。
對此,三益書院教學部負責人龐化潤表示,從實際情況來看,支援孩子遊學者大多經濟條件寬裕,以中産階層為主。在這裡,“遊學”這種中國傳統的治學模式日漸回歸。
龐化潤説,他曾在多所高校任教,也曾在愛人開設的國學班教學,對城市家庭偏重分數、短視功利的教育觀念深有感觸。
有鋻於此,龐化潤辭去了公職,輾轉來到“三益書院”。“知行合一”“修身養性”,這是龐化潤對遊學模式的關注所在。據介紹,2017年暑期,北京、河北等地數千人先後來此學習體驗。
遊學期間,學員們體驗傳統農耕、學習國學經典、遊歷人文古跡。對此,“三益書院”創辦人李漢生表示,讀書不親臨其地,很難引起內心共鳴。
在山西太原,對已創辦8年的國學“私塾”——北辰學堂來説,徒步遊學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從2013年至今,這項活動從未間斷。
不久前,北辰學堂師生16人從太原徒步遊學,沿著汾河逆流而上,歷時8天。期間,師生白天趕路遊歷四方,夜宿農家誦讀學習,其間辛苦絕非一般學生所能接受。
對此,負責人李國鵬表示,徒步遊學一是讓孩子們懂得感恩,感知天地自然給予人類的恩澤;再者,孩子們一路前行,認知社會、感受民情,這是任何課堂教學都做不到的。
長期以來,中小學生因忙於應付課業,導致社會實踐缺失、綜合能力偏低的問題飽受詬病。對此,教育部門也在努力改善。
2016年末,中國教育部、中國國家旅遊局等11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把“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對此,業內把2017年稱為研學旅行“元年”。
剛剛過去的暑假,一篇名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在網路上熱傳。熱點背後不僅有國人的教育焦慮,也反映出大眾對遊學的關注。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國內遊學市場規模約一兩百億元人民幣,未來整個研學市場將會超過千億規模,每年的增長率會達到30%至50%。
對此,山西省社科院學習科學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為願表示,現實情況表明,對研學旅行認可並踐行的以中産階層為主,這既緣于經濟條件,也和認識觀唸有關。
王為願表示,研學旅行目前還在試點階段。作為學生校外學習、提升的有益補充,相關職能部門應從研學基地建設、課程開發、保險保障等方面給予配套支援,真正讓學生走進社會、認知世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