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400餘年來,這些優美雋永的文字,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它們的作者,是我國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1550—1616年)。他創作的以《牡丹亭》為代表的“臨川四夢”,是中國古代戲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戲劇藝術經典。他由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在湯顯祖的故鄉江西省撫州市,每年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追尋這位文化巨匠的足跡,卻只能在撫州城西人民公園內20世紀80年代修葺的湯顯祖衣冠冢前拜謁憑吊——根據文獻記載,湯顯祖逝世後葬在撫州市文昌裏靈芝園內。但由於時代變遷,湯顯祖墓園漸漸湮沒,一度無跡可考。
九泉之下,湯公夢歸何處?
8月28日,江西省文化廳、撫州市政府聯合宣佈: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目前基本確定湯顯祖墓。
在考古人員的辛勤努力和科學發掘下,埋藏于地下4個世紀之久的湯氏家族墓園,終於露出了真容。
墓頂石蓋板“湯臨川玉茗先生墓”。
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源於撫州市對文昌裏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和修復工程。
文昌裏(又稱河東灣老街),位於撫州市臨川區撫河東岸,文昌橋東頭,形成于清代,從南到北綿延1.5公里,東西縱深也有三百米,是老撫州“三教九流”之地,也是撫州的“歷史檔案館”和“老城博物館”。2016年11月,隨著文昌裏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的啟動,覆壓在文昌裏靈芝山區域內的制冰廠及現代建築被拆除。“當時文博工作人員在已拆遷的靈芝山區域進行初步調查和前期清理工作時,發現了刻有‘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同時還發現刻有‘口口口口口口義仍湯公之墓’六字的半截墓碑,這些重要線索的發現,為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撫州市文昌裏管委會主任艾志峰説。
隨後,經過各級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文物業務單位的共同努力,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下發《關於江西撫州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2017年考古工作方案的批復》。5月,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主持下,在撫州市文博部門的配合下,考古人員啟動了對文昌裏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經過3個月的努力,我們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包括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兩座,墓葬大致可分為六排,佈局基本清晰。此外,還出土了墓誌銘6方,並揭露了明清時期的附屬建築遺跡三處,一處為東側的清代兩排石柱礎,長方形結構;一處為北部的明代石板路;一處為最北側東西向的紅砂石岩墻基一道。”
湯顯祖家族墓園——靈芝園,隨著考古發掘,其佈局基本清晰顯現:它有著方形紅砂岩圍砌的園墻,還有後人專門祭祀的祠堂等地面建築。考古發掘顯示,北側有一道約14米長的紅砂岩墻基,東側有兩排由石柱礎構成的長方形建築遺存,均為清代遺跡——據光緒二十三年版《文昌湯氏宗譜》收錄清康熙二十九年《祖基復原記》記載,明末清初因戰亂的原因湯家失去了對靈芝園的控制權,直至康熙己巳(1689年)才收回,隨後還對靈芝園進行了復原。
“墓園、墓園建築和湯氏家族墓群共同構成了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穫。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基本弄清楚了湯顯祖家族成員墓葬的分佈規律和特點,基本確定了湯顯祖墓葬的具體位置。並且通過對墓誌銘的釋讀,獲得了一些修正固有認識的新材料。”徐長青説。
事實上,對於靈芝園,歷史文獻曾有記載:自湯顯祖父親湯尚賢(號承塘公,湯氏後人稱銘四公)買下該園安葬祖輩以來,這裡就成為湯顯祖家族主要成員的埋葬地。撫州市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吳鳳雛介紹,同治九年版的《臨川縣誌》上載明:“進士湯顯祖墓在港東廂靈芝山”;光緒二十三年版《文昌湯氏宗譜》寫有:“……又娶付氏,子開遠、開先,公妣俱葬靈芝園”,明確記載了湯顯祖本人葬於此。
考古人員對湯氏家族墓園的發掘成果,印證了文獻記載。
根據在墓園發現的刻有“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和刻有“口口口口口口義仍湯公之墓”六字的半截墓碑,結合墓園所葬湯氏家族成員排列規律,考古人員初步確定4號墓為湯顯祖與其付氏夫人的雙室合葬墓,據左為尊的古制,湯顯祖位於4號墓左室。
通過研究出土的6方墓誌銘,考古人員還明確了墓園中6座墓主人的身份,他們分別為湯顯祖高祖湯峻明(湯氏後人稱子高公)、湯顯祖高祖母艾氏、湯顯祖祖父湯懋昭(號酉塘,湯氏後人稱喬一公)、湯顯祖祖母魏夫人、湯顯祖第一任夫人吳夫人、湯顯祖大弟湯儒祖(少海公)與其夫人潘氏。
“這6方墓誌銘行文、體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譜關係、重要的家族活動以及人物評價等內容,具有巨大的歷史考古價值。”徐長青説,“其一,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名字、準確的生卒紀年及所屬家族分支的脈絡,是我們了解他們的生平和在家族譜係中所處位置的重要依據;其二,根據酉塘公與祖母魏夫人墓誌銘所書,尚質、尚賢二子均出自魏氏,糾正了《文昌湯氏宗譜》所記載的此二子分別為李氏與魏氏所生的謬誤,彌補了傳世文獻記載不足;其三,銘文中所記生活中的許多細節,是分析當時墓葬制度、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資料;其四,銘文中所蘊含的書法、美術、文學、文字內容,特別是湯顯祖親自撰文的墓誌銘,是湯學研究的珍貴資料。”
進一步解讀湯顯祖
湯顯祖的高祖湯峻明,在明弘治甲子年的連年饑荒中,出糧賑災,官府“以旌表其門”,則“湯氏之門第峻崇,姓名昭揭”,從而奠定了湯氏家族成為撫州名門望族的基礎。
湯顯祖的祖父湯懋昭,好讀書,“然猶愧己未遂乎學業”,對後代督促勸學,其子湯尚賢(湯顯祖之父)與其孫湯顯祖一起考取鄉試,“皆公之所曲成”。
湯顯祖的第一位夫人是吳夫人。吳夫人之父曾拜訪在撫州城辦塾學的朋友徐良傅,碰巧遇到在此求學的湯顯祖,吳父非常看重湯顯祖,也了解他的家世,有意將女兒嫁于湯顯祖。這一年湯顯祖14歲,吳夫人10歲,同年湯顯祖考中秀才。明隆慶三年(1569年)湯顯祖行冠禮後,與吳夫人成婚。但吳夫人在湯顯祖中進士不久後去世。
湯顯祖後來娶了趙氏、付氏兩位夫人,因付氏生有二子,其地位要高於趙氏。她們去世後,湯顯祖與第三位夫人付氏合葬。
“湯顯祖家族墓園的發現,對明代歷史研究有重大的意義。”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毛佩琦説,“墓園的發現不僅有助於進一步解讀湯顯祖,而且為研究明代社會狀況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佐證。通過地下實物資料,人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湯顯祖當時生活的狀態、家族繁衍的過程、湯顯祖與家族成員的關係等,以彌補傳世文獻記載的不足。”
“隨著湯顯祖墓具體位置的基本確認,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的考古工作至此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我們相信,在後續的考古工作中,還有更大的驚喜等著大家。湯顯祖研究、湯學研究也必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徐長青説。
《光明日報》( 2017年08月29日 13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