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與50余國簽訂互譯經典作品協定 海外出版尚待規模化體系化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由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主辦的“2017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研修班”21日在北京開班。記者從開班儀式上獲悉,中國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簽訂了相互翻譯對方經典作品的協定。
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表示,文學出版互譯合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重要基石。在過去兩年裏,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作協等單位,通過共同努力,幫助世界50多個國家的100多位譯者、專家、策劃人,通過研修班深度了解中國文化。結識了諸多同行,參與了一系列中外互譯項目,成果豐碩。今次研修班的舉辦也力求讓每位專家和代表都能在較短時間內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專業合作夥伴,乃至文化作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口管理司副司長趙海雲介紹,中國現在每年輸出和引進的圖書版權大概有2.5萬種,同時中國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簽訂了相互翻譯對方經典作品的協定。當前,中國政府對中國圖書對外翻譯出版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包括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出版工程,均有對文學圖書的翻譯和支援。國外出版機構也可以直接申報。
他同時指出,中國文學海外出版的規模化、體系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形。由於國內外同業在語言、文化上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導致外國資深編輯很難把握和判斷中國文學作品在海外的市場潛力。加之中國能夠對外精準推介國外文學作品的人才尚顯稀缺,文學作品樣章翻譯也較少,即便中國有數以萬計的文學作品誕生,但是除了一些知名作家,或者靠一些專業人士慧眼識珠能夠辨出部分優秀作品外,很多作品仍然是養在深閨無人識,這就需要培養一批立足於本專業,同時又對海外讀者閱讀情況跟習慣了解的翻譯出版等專業人士。趙海雲以《三體》為例,“正是由於翻譯提高了海外市場的適配性,才取得了巨大的傳播效應。”
據悉,來自美國、加拿大、羅馬尼亞、紐西蘭等30多個國家的50余名作家、翻譯家、出版人齊聚北京參加為期8天的研修活動,與中國文學、出版、翻譯界人才和機構進行面對面交流並選譯作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