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州古城。
5月28日,為黃山復名徽州疾呼18年的著名作家李輝亮相合肥一家書店,舉行“為何呼籲恢復徽州地名——文化傳承與今天的我們”主題講座。
活動現場,從年輕的90後、00後到白髮蒼蒼的老者,從普通市民到文化工作者,聽眾們將書店不大的房間擠得滿滿噹噹。南師大的趙普光、南京外國語學院的劉偉等一批學者專程從外地趕來……
講座中,李輝表示,相比千年徽州,30年的黃山不過一瞬,主政者要有勇氣將徽州重新恢復,才是對歷史、對文化的真正珍愛與敬重。
“當年徽州改黃山有一定合理性,也符合當年實際需要。”作為黃山市的親歷者與見證者,年逾七旬的黃山市首任市長崔之康現場講述了黃山市成立緣由,並響應李輝:“考慮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現在是改回來的時候了。”
李輝再次呼籲“徽州復名”
今年4月,著名作家、《人民日報》文藝部高級編輯李輝在《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關注亂改地名的現象,呼籲將黃山市恢復舊名——徽州市。
“其實,我呼籲將‘黃山’改回‘徽州’已有18年了。”李輝説。在推動“荊沙復名荊州”之後,李輝寫下《可惜從此無徽州》一文,發表于1998年4月17日的《人民日報》上。
今年,李輝借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的契機,重提“徽州復名”這個話題,就是想再次努力,恢復徽州地名。
“過去三十多年來,都是經濟在主導我們地名的更改。”李輝説,發展旅遊經濟完全可以打出徽州的歷史文化品牌,不能丟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即使是為了發掘自然風景區的價值,開發旅遊資源,也並不意味著消解傳統文化、淡化歷史形象。失卻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旅遊也無法真正發展起來。”
“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須恢復舊名稱,但對於‘徽州’這樣極其重要的歷史地名,卻值得付出一定代價予以恢復。安徽取名來自安慶和徽州,沒有徽州,哪來‘安徽’?”李輝説,他並不主張所有的地名都恢復,但是對於最重要的、最有歷史文化象徵意義的地名能恢復還是要恢復。“既然一個地名改錯了,為什麼沒有勇氣承認並且把它恢復過來呢?”李輝説。
黃山市首任市長講述改名過程
李輝講座結束後,多名聽眾或提問、或談感受。年逾九旬的老幹部程克文專程坐公交來到現場,他在暢談了對恢復徽州地名的想法後,將話筒遞給了另一名白髮蒼蒼的長者。這名長者叫崔之康,縣級黃山市成立後,他于1984年當選為黃山市首任市長,是“徽州改名黃山”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外界很少知道改名的背景,我有責任説出來。”崔之康説,當年黃山風景區雖名聲在外,但每年的遊客寥寥無幾,多則數百人少則數十人。為了將黃山的牌子打出去,安徽省把原屬於安徽省機關行政事務管理局管轄的黃山管理處,改為安徽省黃山管理局,直屬省政府領導。此舉為黃山旅遊業發展打開便利之門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
崔之康解釋,黃山管理局管轄的範圍,僅限于風景區內的154平方公里。“黃山管理局凡是涉及行政管理上的事情,都要報告當地行政部門審批。就拿遊客的餐飲來説,糧、油、肉、蛋、豆製品以及燃料都要有計劃,否則就沒有供應。”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賦予黃山風景區行政管理職能。”崔之康介紹,當時安徽省曾設想在黃山現有範圍內成立風景區人民政府,或黃山旅遊特區,但是這些設想在法律裏找不到根據。最後,安徽省決定將黃山風景區與原太平縣,加上歙縣的湯口區、石臺縣的廣陽鄉劃在一起,合併成立縣級黃山市,上報國務院。198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同意,縣級黃山市正式成立。
1987年11月,在全國撤地改市大潮中,代管黃山縣級市的徽州地區被撤銷,設立地級黃山市,同時將縣級黃山市更名為黃山區,徽州區與之並列設立。崔之康説,當年徽州改黃山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被視為強化黃山旅遊品牌,發展安徽旅遊,促進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現在是改回來的時候了”
近30年來,有關恢復徽州地名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2014年安徽省長信箱曾接到一封《省長,我建議把黃山市改名為徽州市》的群眾來信,黃山市民政局曾回復稱:黃山市建市以來的發展成就表明,成立地級黃山市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黃山市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是符合黃山經濟社會發展的,也是得到群眾擁護的。我們認為目前不宜進行區劃和管理體制的調整。
今年4月,李輝刊發關於“徽州復名”的系列文章後,復名的呼聲再次響起。4月14日,黃山市民政局局長朱學軍在接受人民網安徽頻道採訪時表示,更改市級名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作為民政部門,將深入調研,儘早提出建議。
對此,李輝在活動發言時指出,“徽州復名”最難的就是第一步,即黃山市提出並上報復名的申請。據了解,根據《安徽省地名管理辦法》,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的命名、更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逐級上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當年改名時,確實沒有考慮到文化傳承的問題。”崔之康説:“考慮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現在是改回來的時候了。我們必須下決心改過來,而且越早越好。”(李家林 韓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