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詩人楊克暢談余秀華:冒犯俗世是藝術家的特權

時間:2015年02月04日 10:32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詩人楊克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鐘潤生

  日前,著名詩人楊克來到深圳中心書城和讀者交流,分享他的詩歌創作經歷與感受。楊克是中國重要詩人,多次應邀出席日本、澳大利亞、德國、芬蘭、挪威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詩歌交流活動,對國內、國際詩歌創作走向有自己獨到的觀察與思考。為此,就目前詩歌界多個熱點話題,記者採訪了他。

  余秀華的詩感情強烈,有衝擊力

  記者採訪的話題從最近網路爆紅的詩人余秀華談起。最近一個月,因為“農民、腦癱患者、詩人”的標簽,再加上一首名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余秀華”三個字如火山爆發,在微信朋友圈裏成為熱門詞彙。目前,已經有兩家出版社火速簽下余秀華的詩集出版。余秀華和余秀華的詩歌,被大眾媒體和詩歌界熱議。她的詩水準如何,各有讚彈。

  在談論余秀華的詩歌前,楊克首先覺得很多自媒體、大眾媒體的新聞標題叫 “農婦腦癱詩人余秀華一夜爆紅”,這是非常不文明的做法,顯然對人不尊重。對於余秀華的詩歌的整體印象,楊克覺得還是不錯的,“好詩有多種向度,不僅李商隱的才是好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老少皆知的佳句。‘上邪,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亦是好詩。余秀華的詩感情強烈,有衝擊力,我編年鑒詩選肯定會收入她的詩作。”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是余秀華流傳最廣、爭議最多的詩作。有評論家説,這首詩淺白、不高妙,甚至噱頭太重、冒犯了傳統文化。楊克並不這麼認為,他説:“‘修辭立其誠’,對於余秀華來説,這首詩就是她從心底説的真話,同時,冒犯俗世是藝術家的天然特權,沒有必要從道德的高度評判一首詩。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説:“余秀華是否因為腦癱和農婦身份,才被關注。”楊克覺得沒必要太糾結於此,他説:“這又有什麼不好呢?詩人不是常説人道主義,常把人性挂在嘴邊嗎?即使有這些因素,對弱勢和殘障人士給予溫暖和關愛,也是詩與人的本義。現在,因為大眾和各方面的關注,余秀華的詩集發行上萬冊了,她的生活處境略有改善了,這不是一件好事麼?”

  好詩要經得起專業批評和大眾閱讀的“剪裁”

  從余秀華的話題,延展開來,就是一個註定沒有標準答案的話題:到底什麼是好詩?這個話題,幾乎貫穿了每一次全民詩歌爭論。對於這個問題,楊克談到自己理解的“好詩的尺度”:“什麼是好詩?詩歌圈內強調變異,圈外則喜好常態。讀者的尺度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簡單的深刻。比如,詩人顧城寫嘉陵江:‘戴孝的帆船,/緩緩走過,/展開了暗黃色的屍布。’詩人們讚許他妙手偶得的獨特,但千百年前乃至千百年後老百姓只吟誦韓愈‘水作青羅帶’。儘管余光中自鳴得意《白玉苦瓜》,最後也只能屈服於大眾偏愛的《鄉愁》,戴望舒更是因一首閒作反而得名的‘雨巷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批評家和詩人盡可以不那麼看好,卻‘眾口鑠金’。”

  另外一個話題是“國際化”。包括一些知名漢學家在內的評論家,認為中國新詩歌近百年,突破不大的原因是詩人一直固守在自己的生活中,沒有“走出去”,忽略了交流、對話、溝通和國際背景的重要性。楊克覺得“國際化”沒那麼重要。“歷史上很多偉大的詩人也沒有什麼國際背景,比如李白當時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詩人有什麼交流?德國詩人歌德寫出了傑出的詩篇,歌德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我參觀過他的故居,有一間屋子叫北京廳,但我覺得其實他和中國詩歌並沒有太多交流,也一樣能寫出他的優秀作品。”楊克説,藝術家有兩類,一類人是在交流、對話、互文、溝通的大背景下寫出了傑作,可確實有不少優秀的藝術家很可能與他人沒什麼來往,對異域文化知之甚少,有的詩人甚至與跟自己住在同一個城市的詩人都沒有來往,更不用説國際化交流了。

  詩歌在中國

  沒我們説的那麼“邊緣化”

  關於詩歌,近年來有一個充滿悖論的現象:一方面,人人都在説詩歌邊緣化,一方面詩歌活動又特別多,久不久就會有一次關於詩歌的全面爭論,尤其是一些大型文學獎評比,總少不了詩歌的話題。

  對於“邊緣化”問題,楊克的自覺是:“情況還是有所好轉了。”他説:“中國上世紀80年代因為是社會轉型期,人們特別關心文學,詩歌特別火熱,那時候其他方面的娛樂也少。後來大家忙於掙錢、忙於發展,有點忽略了詩歌。但是,近年我認為情況還是有所好轉。去年5月份我和法國詩人安德烈·維爾泰在東莞朗誦,除了音樂演奏,沒有唱歌跳舞等其他表演,主要是個人朗誦,也來了好幾百聽眾。後來又和洛夫在東莞朗誦,來了七百人。所以也不能説人們大都不關心詩了。還有一個變化,手機、網路上也有許多關心熱愛詩歌的人,微博、微信也轉發了一些詩歌。”

  楊克舉了個例子:廣東這幾年一直在做“小學生詩歌節”,這個活動每年有幾萬小學生參加,轉發最多時,一首詩歌被轉發了3萬次。3萬人轉發是非常大的讀者群了。因為每個微博可能有幾百、幾千、幾萬、幾百萬的粉絲。這説明詩歌在中國沒我們説的那麼“邊緣化”。雖然詩集的發行量一直上不去。但有那麼多手機微信、微博在轉發,詩歌閱讀沒有停止。

  “為什麼還有人關心詩歌?”楊克説,中國是個有文學傳統的國家。中國人為什麼在網上罵詩歌?如果真的不關心就不罵了。

  新聞連結

  楊克,1957年生,廣西人,中國第三代實力派詩人。編審、一級作家。現任廣東省作家協會專職副主席,《作品》雜誌社社長。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委員。出版《陌生的十字路口》、《楊克詩歌集》、《有關與無關》、《石榴的火焰》等10本詩集,《天羊28克》、《石頭上的史詩》等3本散文評論隨筆集。詩作選入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出版的多語種選本。曾分別獲中國大陸和臺灣文學獎多項。個人多次應邀出席日本國際詩歌節以及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芬蘭、挪威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學節或詩歌交流活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