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本報“愛上層樓”讀書會聯手硚口區韓家墩街辦事處、韓家墩街簡易社區、詩夢軒文學社、華中科大出版社,共同舉辦“書香進社區”暨《讓語言落地生根》講座活動,知名話劇表演藝術家鄢繼烈與眾書友解讀“語言的情感表達”,分享閱讀中朗讀、朗誦的藝術魅力。華中科大出版社向簡易社區捐贈了圖書。
以下為鄢繼烈精彩講述:
《鄉愁》不是演出來的
讀書從朗讀開始,讓語言落地生根。語言的靈魂是情感,語言的活性是靈動,語言的魅力是意境。這是我一生從事表演藝術以來對語言藝術的認識。
有一次朗誦余光中的詩《鄉愁》,我捧一束白色的花上場。朗誦到“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時,我蹲下去把花放在地上,然後繼續念“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我以為我拿祭奠的花上場,追求的形象真實生動。然而實踐證明效果並不好。因為語言情感表達的朗誦不是寫實性的表演,而是寫意性、意味性與感覺性的表演。朗誦中涉及的事件人物情感都是説出來的,不是靠物件、道具,也不是表演出來的,要靠你心領神會。
臺上一個人可以靠嘴巴幻化出無窮無盡的場景,可以展開空間讓你去想像:可能他是帶著花去祭奠母親,也可能帶著紙錢。我頓悟:拿一束花在舞臺上表演《鄉愁》,顯得很虛假,限制了觀眾的想像。我應該老老實實真真切切地感受墳地的規定情境和失去母親的悲痛感受,然後留出空間讓觀眾和我一起參與這種創作。這也是我對語言落地生根的一點兒悟性。
像説話一樣字正腔圓去唱歌
幾年前,我參與日本一個吟詩舞劍代表團的活動,日本人的吟詩讓我開了眼界。他們的吟詩就是一種帶有濃厚情感的説話。吟詩是從唐朝傳到日本的。現在中國會吟詩的人已經鳳毛麟角了。
我們理解吟詩誦詞都要像説話一樣去吟,去誦,唱歌也要像説話一樣去唱。唱歌如果連詞都吐不清楚,我怎麼知道你唱的啥呢?
現在的流行歌手有一個誤區,以為像西化的讀音法好像是時髦的,越聽不清越好,NO!這是對流行唱法的誤解。請這些人聽聽鄧麗君的歌,哪一首不是字正腔圓,聲情並茂!蔣大為曾研究過怎麼用咬字吐字的口部規範去規範唱腔。所以你聽蔣大為唱歌,根本不用看字幕,就知道他唱的什麼詞。
今天我講語言要落地生根,是因為現在確實有不落地生根的現象。吟誦詩詞也要用説的感覺去吟誦,這才是美的。詩詞是有韻的,肯定要上韻,有音韻感。這樣更接人氣,更生動,更易於理解。要像説話一樣去表述自己的心境。
語言表達,我提倡的是説、誦、敘、述,不要讀、念、背、唱。説,要有真實情感地説,用心靈去説。
有人評價我“説的比唱的好聽”。是的,我一生都在追求“説的比唱的好聽”。我把我的美好都賦予語言,賦予美好語言的情感表達,感動我自己,也感動大家。
特別鳴謝硚口區韓家墩街辦事處鼎力支援並提供場地設備
本期讀書會主持人小九(書友客串)、視頻拍錄謝源(長江網武漢論壇) 記者余曉春 實習生王燕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