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雷雨》遭年輕觀眾笑場:臺詞不合年輕人口味

時間:2014年07月29日 08:58 來源:深圳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24日下午,北京人藝的楊立新連發5條微博,稱“昨晚《雷雨》成了爆笑場”。事情起因于演出當晚的《雷雨》恰逢人藝常規的“公益場”,有很多大中學生以低價票進場看戲,然而讓主演們沒想到的是,他們的表演竟引起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很多文化界人士都對此憤憤不平,對北京人藝和楊立新表示支援,並感慨于現在年輕觀眾文學素養的失落,對經典缺乏起碼的尊重。(東方早報7月26日)

  話劇《雷雨》一直是北京人藝的一道金字招牌。曹禺先生的劇本加上人藝演員的表演功力,向來少有挑剔之聲。正因如此,學生“公益場”的爆笑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説是大逆不道了。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雷雨》遲早要面對這些笑場的年輕人。

  作為中國話劇的奠基之作,《雷雨》是一部悲劇,觀眾最好的反應不是笑場而是寂靜。一部悲劇的《雷雨》為什麼會遭遇年輕人的笑場?這個問題恐怕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年輕人的身上。不可否認,在浮躁和功利的當下,年輕觀眾藝術修養、文化積累以及價值觀念方面存在種種的缺失,但是我們並不能誇大這種缺失,甚至於因此否定年輕人對話劇好壞的判斷。《雷雨》再經典,如果脫離了特定的時代背景,脫離了觀眾,那也只能是曲高和寡。

  就拿如今北京人藝的《雷雨》來説,這部話劇也已經是第三版了,相比于前兩版,在表演方式和舞臺設計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而這次“笑場事件”其實並不是因為曹禺先生的劇本出現了問題,而更多的是演員的表演動作以及臺詞等已經不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從這個意義上講,《雷雨》劇組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消除這種與年輕觀眾之間的代溝,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年輕人不懂藝術。

  經典話劇《雷雨》遭遇笑場,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文化事件。因為即使今天不笑場,明天也可能面臨笑場的危機。與話劇類似,京劇、相聲、評書等很多藝術形式都存在這種與年輕觀眾格格不入,或者説表現形式與受眾需求脫節的問題。我們往往也將問題的癥結歸根于觀眾的品位不夠,不懂欣賞,卻很少從話劇等藝術作品的本身去找原因。從而形成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你演你的,我看我的,結果造成很多優秀的藝術變得越來越小眾,觀眾越來越少,發展也越來越走進了死衚同。笑場值得深思。 ●關東客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