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詩人鄭愁予在武漢發表第一首詩《爬上漢口》

時間:2014年06月06日 13:41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在北平長大,現代詩人,雅號“浪子詩人”。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出版有詩集《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等兩部。《鄭愁予詩選集》被列入“影響臺灣30年的30本書”,為其中唯一詩集。

  他的詩作富有抒情韻味,自成風格。成名作《錯誤》在臺灣首次發表時,島內一時到處傳誦“達達的馬蹄聲”。《夢土上》、《衣缽》、《寂寞的人坐著看花》,也是流傳甚廣的詩作。

  一般讀者讀鄭愁予的詩,以為他只是浪漫行吟詩人,事實上他的作品融入了人道主義思想,多為關懷社會、反帝反殖民而寫,穿插了婉約與豪放,愁情別緒揮之不去。

  記者劉功虎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1954年以這首《錯誤》成名的詩人鄭愁予,日前到湖北宜昌參加紀念屈原的詩歌活動。5月30日,他離開湖北之前,記者在天河機場採訪了他。他説,自己的詩作第一次發表就是在《武漢時報》,武漢讀者是他文學鄉愁難忘的主角。

  15歲在漢發表《爬上漢口》

  1948年底,15歲的鄭愁予隨家人離開北平,抵達南京,不久又沿長江上溯到漢口,投奔住在這裡的二姨。

  根據離船上岸的感受,他寫了《爬上漢口》一詩,蘊含對帝國主義殖民歷史的批判意識。“儘管當時國家大的背景已經不是反帝,但年少氣盛的我看到碼頭邊最好最主要的位置停靠的都是外國船隻,我們的輪船隻能在夾縫中曲曲折折靠岸,仍覺得心裏不舒服,覺得中國積弱是百年爭戰不休的真正主因。”

  詩作發表在《武漢時報》“新詩園地”欄目,登在緊靠刊頭的左上方,且用大一號字並加了黑線的框。這是鄭愁予的詩作第一次在報刊發表。他清楚地記得當時的編輯叫胡白刃,胡編輯還曾經邀他到武昌司門口附近見面。

  在漢口,他還寫了一些“悅賞異性”的詩句。後來震動評論界的《邊塞組曲》也是在這一時期動筆和構思。

  漢口停留未久,鄭愁予來到湖南,在衡陽道南中學讀書。他和意氣相投的同學們組織“燕子社”,編制壁報,同時寫一些為社會不公打抱不平的作品。

  我的故鄉是整個中國

  “我也説不清我的家鄉到底在哪兒。原籍河北我也住過,去那裏看望過親戚;出生地濟南我呆的時間並不久;北京、南京、武漢……都有很深的記憶,很深的感情。要説故土家鄉,我的腦子裏不僅僅是一村一寨,而是整個中國。”

  鄭愁予晚年喜用“墳場”比喻鄉愁的感受,他的童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無論長大後走到哪兒,“流動的大陸”總是他最慣常最本能的記憶。

  “和一般寫作的人不同的是,我不是從個人走向公眾,而是從公眾走向自己。我在漢口、在大陸其他地方寫了很多詩,帶到臺灣後燒掉了。紙頁雖然燒掉了,但那些寫詩的經歷感受、當地讀者的樣貌,總印在我心裏。”

  81歲了,鄭愁予仍步態矯健,精力充沛,言行嚴謹。下午要直飛新加坡,他堅持不吃天河機場的拉麵,“一上飛機就有吃的,別糟蹋錢”,只吩咐記者點了咖啡給他解渴。他給本報讀者題詞寄語,字斟句酌,寫壞了三張草稿紙。

  連結>>>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