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譚盾《女書》:湘南古老文化的聲音詮釋

時間:2014年06月06日 13: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湘南古老文化的聲音詮釋  

  費城交響樂團5月29日首演深圳,恰逢雨後氣溫的報復性反彈,與聽眾的高漲情緒都熱一塊去了。深圳音樂廳外的那條馬路,因大批觀眾驅車前來而出現嚴重的擁堵。音樂廳地面、地下兩個停車場外加一個臨時停車場都已塞滿,很多人被迫繞行至對面的圖書館地下車庫慢慢排隊,造成至少上百人的遲到。他們中半數以上錯過了《女書》。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女書:女性神秘之歌》被列入了費交首次深圳音樂會的重中之重。這是最富創意的華裔作曲家譚盾的新作,他將湖南與廣西交界的江永山區一種古老而不可思議的女性文字,昇華為一種文化現象,進而用史詩般的音樂語言,創作出一部完全由西洋樂器演奏的大型交響曲。而與之合作的全球首演者,竟是美國享有盛譽的費城交響樂團。

  奏完中美兩國國歌后,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音樂總監雅尼克·涅傑-瑟貢再次快步躍上指揮臺。他左側的獨奏家位置,端坐著豎琴演奏家伊麗莎白·海儂。這位身著鮮紅抹胸長裙的金髮碧眼高挑女郎,懷抱古色古香的琥珀色豎琴,仿佛一尊光彩照人的靈動雕像。接下來的音樂表明,無論是舞臺視覺還是音樂構成,她和手中的豎琴,都是作曲家想要特別要強調的一個重要符號。

  音樂開始。以小提琴高音區空靈的滑音為背景,豎琴叮咚作響,仿佛一個古老傳説由遠處慢慢飄來。音樂是先鋒的,現代的,旋律一下難以捉摸。但不久豎琴就靠向中國傳統,耳邊響起五聲音階和中國古韻,以及像古箏一樣的“掃弦”和撥奏。這聲音伴著老奶奶的歌聲,和著女人的哭泣,貫穿始終,有時優美動聽,有時只是一個聲音元素。我不由猜想,譚盾用這很少出現在前臺的彈撥樂器領銜整部作品,是想用顆粒狀的不連貫音符,去描摹古老女書中的點點墨跡嗎?而被強化了的女性演奏家身份,是否也暗示女性文化的現代化傳承——女書畢竟是世界上唯一標有性別印記、由女性書寫和使用的文字。或許,她就是“女書”的象徵?

  這部約50分鐘長度的交響曲,由13個標題樂章組成,樂章之間隱含戲劇性的邏輯聯繫,並一如既往地借助聲光電,構成一組三維空間,意圖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和調動聽眾豐富的聯想。與譚盾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這部作品引入了鄉村原生態歌聲,與大型樂隊的現代曲風形成鮮明的對照和有趣的交融。也虧譚盾想得出,他用舞臺上方的三塊小銀幕,播放鄉村老太和女人原唱音像,而讓指揮帶領樂隊去追隨、應和、互襯、交融。為此,指揮面前還特別擺放了兩隻小音箱。湘南女性溝壑縱橫的面孔,淚流滿面的表情,淳樸自然的吟唱,蒼涼中浸著喜悅,嘈雜裏透出孤獨,形成一種特別的文化感染力。譚盾一個多月前在微博中説,《女書》美國首演時引起轟動,此前還説費交一些樂手在排練時流下了眼淚。這我都相信。這樣一部絢麗作品,本身並存著新奇與感動。

  13個樂章中,我個人更偏好《深巷》、《女兒河》、《培元橋》、《活在夢裏》等樂章。在我看來,理由很多,如它們更具音樂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和聲、配器及旋律的走向更令耳朵獲得愉悅,主要靠音樂本身具有的感染力打動人等。當然還有“女兒河”裏的水。畫面上,那個女書村莊被水環繞,譚盾的獨門樂器“水”便再次發揮用場。兩位美國打擊樂手,全神貫注地遵循樂譜上的節奏,雙手在水盆裏整齊劃一地撩動、拍打、滴漏,潺潺水聲與音樂聲,融為一體。

  譚盾是聰明且有戰略眼光的。兩年前他決定推動女書“申遺”,構思完成了這部作品,隨後獲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和日本NHK交響樂團的委約,又去一些國際藝術節展示,用音樂這最無國界的通用語言,一步步將女書文化推向世界。

  下半場是樂迷們殷切期待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這是最能體現“費城之聲”的費交經典。如果説,在《女書》中,指揮雅尼克還有一點拘謹(在相當多的篇幅裏,他只能被動地跟著銀幕走),“柴六”則令他瞬間進入了揮灑自如的自由王國。這位精明壯實、活力四射的小個子,以強大的控制力和煽動力,將老柴音樂的張力揮發到極致,特別是第三樂章。第一樂章的獨奏黑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音色的微妙變化與氣息的精確控制,賦予這木管樂器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

  也許期望值過高了點,我對樂隊細膩層次的把握略覺不足,尤其是第二樂章那段著名的大提琴齊奏,我腦子裏總不由自主地閃現小澤徵爾指揮柏林愛樂的片段。兩相比較,我更喜歡小澤的版本。儘管如此,這個“柴六”還是讓深圳聽眾過了一把頂級樂團的經典之癮。中場休息時,有幾位文化界朋友議論説,費交首次來深,應多演這類經典,這才是人們對它最大的期待。相信這樣的想法頗具代表性。

  加演曲目還是老柴作品,選了歌劇《尤金·奧涅金》中的《波羅乃茲舞曲》。這是音樂會最常聽到的保留曲目之一,其輕快優美與《悲愴》形成強烈反差,為當晚這場音樂盛宴劃上圓滿的句號。 ◎ 辜曉進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