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民營博物館經營遇瓶頸 專家稱應“自救”(圖)

時間:2014年05月19日 09:36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冠和博物館內古傢具藏品很有特色。

  耗資數億元收藏15000多件“寶貝”,本來可以讓市民大飽眼福長見識的,但是由於種種因素,這些“寶貝”只能“待字閨中”少人觀賞。這是民營冠和博物館遇到的尷尬。辦館者表示,由於市民意識以及門票等的影響,到民營博物館參觀的市民遠遠少於公立博物館,加上運營成本高及週轉資金不足等問題,現在他在東莞和惠州的兩家博物館都舉步維艱,面臨著閉館的窘境。他們希望政府能給民營博物館一些實際性的幫扶,助其走出困境。

  不過,專家建議稱,“外救”不如自救,民營博物館應該發揮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精品。

  花30年收藏15000多件藏品

  以房地産起家的福建人蘇永友成立了冠和國際集團之後,耗資數億元于2001年、2004年分別創辦了東莞市冠和博物館、惠州市冠和博物館,兩館佔地共約8000多平方米,共陳列了15000多件收藏品。其中,坐落在樟木頭鎮中心地段的展館,館內以古典傢具展覽為主,是蘇永友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陸續收藏的。該館是東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在當地曾名噪一時。

  記者看到,冠和博物館以明清傢具、根雕、古代兵器、石雕等展覽為主,藏品年代跨度大,所收到的藏品反映古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非常明顯,極具收藏價值等,這也讓冠和博物館成為廣東省最大的民營博物館、全國第一家以古典傢具展覽為主的博物館。

  “有時候一天沒有一個人來參觀”

  然而,當蘇永友將藏品分門別類地擺放好,敞開大門地接受觀眾來參觀體驗時,入館的參觀人數卻不理想。蘇永友説,與民營博物館相比,公眾更喜歡選擇去公立博物館參觀、體驗。

  蘇永友以及他的團隊想方設法在自身改變上尋找突破口。增加了文物數量和品種,對講解員進行專業培訓,逐漸完善館內各項服務配套設施。蘇永友稱,博物館還經常舉辦展覽活動,針對學生、長者等特殊人群實行優惠或者免收門票等,但博物館的經營效果卻始終不溫不火。“有時候一天沒有一個人來參觀。”但館內日常維護、工人工資、宣傳推廣等費用都必須由自身支付,在收入不高,支出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博物館不堪重負。

  據統計,近三年來,東莞市冠和博物館接待遊客參觀總量只有25萬人次,惠州市冠和博物館有45萬人次,這讓蘇永友十分失望。“辛辛苦苦地把文物收藏,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的人從文物中學習和了解歷史文化,但是卻少人光顧。”他希望民營博物館的問題能夠引起政府重視,出臺對民營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專家:民營博物館應走特色之路

  東莞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閻江指出,東莞民間博物館的數量雖然很多,但體量上距民眾對博物館的一般理解還有差距。閻江表示,“很多私人博物館的收藏品數量和布展水準,都達不到公眾期望值,藝術水準方面也會有些不足。”

  “私人博物館應該改變自身的服務策略,主動走出去,向外界推介自己。” 他建議,民營博物館應該發揮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精品。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