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自播出以來備受關注。但與此同時,這部曾風靡全國的品牌佳作,也因內容淡化美食、側重人物故事令一些觀眾感到失望。尤其是最新一集《家常》因講述了一段母女背井離鄉學琴的故事,被網友吐槽為“嚴重跑題”甚至“狗血”。
有才的股民則開闢了另一個“戰場”,自創“舌尖體”進行自嘲,詼諧幽默的語言令人哭笑不得。
《舌尖2》4月18日開播,該片分為《時節》《腳步》《心傳》《家常》《秘境》《相逢》《三餐》共7集,將通過150多個人物、300余種美食,展現中國人在美食上的奇思妙想。不久前播出的第4集《家常》中,講述了陪著女兒在上海學琴的河南媽媽,會做西瓜醬的山東姥姥等幾個普通人的故事,其選題側重引發爭議。有網友認為:“關注學琴五年不和家人團聚的小女孩、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這些不完整的家庭,難道就是節目所倡導的國人親情觀?”
一些守候在電視機前的“舌尖迷”們也紛紛抱怨,片中的人物命運故事太搶鏡,河南媽媽做的上海紅燒肉配料“不正宗”等。原本以為是一檔可以解饞的美食節目,卻變成了講述人情冷暖的“故事會”,明顯跑題了。
《家常》分集導演鄧潔説,這次引發社會爭議令她非常意外。“我們統計過,在47分鐘的正片中,和美食相關的鏡頭累積起來有35分鐘,美食還是主體。”她説,這是節目組用一年多的時間,深入天南海北不同的家庭精心選擇的,希望透過尋常人家的餐桌表達中國人特有方式——用食物所承載的“血緣情”。
對於一些網友提到的“主人公女孩”是為演藝公司打廣告,她表示很氣憤:“開拍前不認識對方,我沒公司更不負責商演。觀眾對於片子的疑問可以探討、商榷,但不能捏造事實。”她説,這兩天,自己的身份證號和電話都被公佈在網上,主人公母女的家庭住址也被網友挖出來嘲諷,這很過分。鄧潔説,“她們是普通的工薪族,我是普通的電視工作者,節目給她們帶來麻煩,我特別愧疚和無力。”
此前,《舌尖》系列總導演陳曉卿表示,與《舌尖1》集中呈現各地美食不同,《舌尖2》加重了人文要素,希望倡導一種美食的味道與故鄉情感融為一體的情懷。鄧潔認為,這種情懷也是《家常》這集力圖講述的,即便家庭成員不住在一起,依舊可以靠美食維繫親情。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認為,《舌尖2》沒有延續《舌尖1》的風格,而是出現較大的變化。在內容表達上,從單純的美食延展到對人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不可否認,《舌尖》這個品牌在內容、播放、行銷等多個層面都在嘗試創新。新華社記者趙琬微
“舌尖上的股市”
造句大賽精彩作品選登
據稱,《舌尖2》前三集在全國上星頻道的所有節目中,已超越了同時段的電視劇、綜藝節目,成為收視率的第一名。不過,當大家都在電視機前神往美食時,廣大股民心裏還盤算著哪些股票有望成為“舌尖概念股”。辛苦之餘,更不忘自嘲。這不,廣大股民日前在微博上用時下最流行的“舌尖體”掀起了“舌尖上的股市”造句大賽。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收盤了,股民小劉合上電腦,用滾燙的開水泡製一碗騰著熱氣的老壇酸菜面。中國股民更偏愛拉上窗簾,在黑暗中享受這獨特美食。江浙一帶的股民口味清淡,他們往往不加料包,由臉頰自然淌下的熱淚補充恰當的鹽分。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買在頂部和賣在底部帶來的大部分憂傷。
@俊堂o_O:與此同時,遠在幾千公里外的北京,人們正在享用油而不膩製作簡易的炒肝,富有層次的口感,僅為少數人專享,他們知道,這是來自A股的饋贈。
@自幹七:京津冀一帶的股民,默默拿出早上因著急看盤未能享用的煎餅果子,冰冷中夾帶著鹹苦的味道,恰如其分地印托出他們這一天所領悟到的苦澀。生活依然在繼續……
@産品經理小桂子:小劉的父親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從爺爺手裏接收了套牢的股票財産,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到了小劉這一代,很多東西都遺失了,但是中國股市的味道保存的是如此的完整。
@財聯社:小劉永遠不會忘記中石油的饋贈,站在48元之巔,撕心裂肺,回味悠長,他深知,一如回不去的是家鄉,而那高高的山崗再也回不去了。
@TV哇哇:就在24小時之前,A股市場一線飄紅,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股民們補倉、平倉、拋售、割肉,四季輪迴的等待換來這難得的豐收時刻。卓瑪知道,股市的保鮮期只有短短的兩天,股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對個股進行精緻的加工,任何一隻績優股都可能在24小時之後失去原本的活力,變成一文不值的垃圾食材。 (陶開河 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