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90歲指揮大師馬里納完成中國內地首秀 稱會再來

時間:2014年03月03日 13:39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3 月1 日,英國殿堂級指揮大師,90 歲高齡的內維爾·馬里納爵士在保利劇院完成了自己的中國內地首秀。他指揮中國愛樂樂團為聽眾帶來了莫扎特第三十五交響曲、貝多芬第二交響曲以及英國作曲家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其精妙、激情的指揮,給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馬里納說:“中國樂迷這麼愛我,非常感動。雖然我的行程已經排到了2016年,但只要你們還邀請,我一定會再來。”

  □談成長

  很幸運成為音樂家

  馬里納1924年出生在英國林肯,他透露自己從五六歲就開始學習音樂,“父母說服我去的。我父親是名建築師,他業余演奏鋼琴、小提琴,並指揮一些合唱,因此,我小時候每天睡覺前都會聽到音樂。”19歲那年,他已是一個大頭兵,“當時我即將參與諾曼底戰役,但幸運的是在英國一次訓練中受了傷,當戰鬥打響時,我正在醫院養傷,一直待了5個月,對我來說戰爭已經結束了。部隊回來給了我一筆撫恤金,我得以繼續小提琴演奏,我非常幸運。”在倫敦完成小提琴專業學習後,他到了美國開始學習指揮,師從著名指揮大師蒙都,從此開始了他與指揮這個職業數十年的緣分。

  1958年創建的聖馬丁室內樂團,完全按照馬里納的藝術理念而演奏,在過去50余年間成為了一支世界級的音樂團體。馬里納透露,成立這個樂團之初完全是出于興趣,“我當時在倫敦交響樂團拉小提琴,樂團里個人意志很難得到完全的表現,那時候我三十多歲,其他成員二十多歲,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希望建立民主的音樂氛圍,于是就有了成立樂團的想法。”樂團的首次公演也非常有趣,開始是一位樂手提議舉行,卻遭到所有人的反對,“我說我們做樂團不是為了演給誰看,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喜歡,但後來他提議在經常排練的聖馬丁教堂舉辦,最終我們被他說服了。因為反響不錯,慢慢發展到錄唱片,從此開始成為職業的室內樂團。”

  馬里納說,雖然音樂會、錄音邀約不斷,但報酬不高,“我們也不搞級別,完全平分,有時候演出每人5鎊,有時候7鎊。隨著演出的增多,我們決定將每筆收入的12%作為樂團運營費用,我的太太也成為不拿錢的樂團經理,但她的助理有工資。”馬里納透露,聖馬丁歷史上遭遇過兩次瀕臨破產的局面。“幸好,我們今天仍有熱情在一起演奏。”

  □談音樂 

  喜歡松弛的莫扎特

  在職業生涯中,馬里納一共錄制發行了近500張唱片,涵蓋的曲目范圍極為廣泛,從巴洛克時代到近代作品,從室內樂、交響曲、協奏曲、清唱劇到歌劇無所不包。毫不誇張地說,只要一個人購買古典音樂的唱片,他的唱片架上就一定能找到馬里納的名字。

  馬里納透露,為奧斯卡獲獎電影《莫扎特》錄制電影音樂是回報最豐厚的一次,“但我不知道下一次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這也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經歷,“通常電影音樂的制作要盯著劇情進行原創,但是該片使用作曲家的原作,所以只經過幾周的曲目和時間點討論,演奏對于我們毫無困難。”談到對莫扎特的詮釋,馬里納表示,“我們願意使用現代樂器,而不是以古樂器發出那種比較緊張的聲音,古樂器的音高也偏低。從風格來說,我從音樂學專家那兒受益良多,也接受傳統的演奏習慣,但是我們更喜歡松弛的音樂感覺。我認為莫扎特是個比較高興的音樂家。”

  □談生活 

  太太是我的領導

  此次馬里納首次中國內地行,全程都有夫人陪伴,即便是排練,也是夫人看著他一塊兒完成。馬里納坦言,太太是他的領導,按中國話講,他還有點妻管嚴,“在家里我沒名氣,名氣最大的是我太太。”另外夫人還幫他把了不少關,“我的夫人每次在音樂會後都不發表意見,但可能兩天後她會問我對曲目是否有足夠的把握,這讓我多少會有些反思。”

  90歲高齡的馬里納保持如此好的狀態,他表示得益于幾個方面,“一是感謝我有一對健康的父母親,所以我也比較長壽;第二,指揮這個職業,不僅讓我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悅,身體上也一直在運動,指揮需要動嘛!此外,我在倫敦的鄉間有個莊園,建了一個網球場,回到鄉下,我除了學習新的作品,還會打網球,保持鍛煉,而且跟我打網球的一定是年輕漂亮的小姑娘。”

  談到自己的晚年目標,馬里納表示,唯一遺憾的是還有一些19世紀的歌劇不能完成了。“因為我不能忍受去歌劇院連續好幾天指揮同一部作品,還要和舞臺設計、導演打架,其實我倒很樂于做做歌劇演出的準備工作,然後到錄音室一人說了算。”

  □談中國緣

  下次請我還會來

  這次中國愛樂樂團促成了馬里納的中國內地首秀,馬里納透露,“我記得兩年前第一次接到邀請是到中國指揮一場新年音樂會,但我對此類音樂會興趣不大,沒有答應。”此次愛樂藝術總監余隆的正式邀請,讓他動了心,“我沒有指揮過中國的樂團,我挺願意探索新鮮事物,這次余隆一邀請就來了。”

  馬里納表示,其實他很喜歡跟不同的樂團合作,“每個樂團的風格不一樣,人也不一樣,就好像我被邀請到另一個大家庭里做客。”

  談到對中國的交響樂團的印象,馬里納表示之前接受的都是二手信息,“我兒子是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單簧管,經常來中國演出,我問他這兒的樂團怎麼樣,他說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我說全世界的樂團都這樣,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這次來到北京,得知有的樂迷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在收集他的唱片,甚至拿出當時工資的三分之一一張一張攢,他覺得是莫大的榮譽,“這是非常驕傲的事,知道中國樂迷這麼愛我,非常感動。雖然我的行程已經排到了2016年,但只要你們還邀請,我一定會再來。”京華時報記者許青紅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