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盤點北京與馬有關地名:馬尾帽胡同得名帽子作坊

時間:2014年01月20日 09: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是農歷甲午年,俗稱“馬年”。在京城數以千計的地名和景觀中,與馬有關的有數十個,不但歷史悠久,且多有掌故和趣聞。

  觀馬胡同 位于東城區東南部,廣渠門內大街南側。原名觀馬圈,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間此地為正藍旗八旗兵飼養馬匹的地方,據傳當時有馬圈二十余間,最多時有馬近百匹。滿族是一個以騎射徵戰著稱的民族,所以各旗營中均備有戰馬,俗稱“官馬”,並由專人飼養。自乾隆十三年(1748年)開始這里被稱為“官馬圈”,其附近的街巷被稱為“官馬圈胡同”,並延續200余年,至1965年改稱“觀馬胡同”。

  馬尾帽胡同 位于東城區南部,崇文門外大街東側,形成于明代。據傳,明初胡同內有一家專為宮廷制作帽子的作坊,所制作的帽子上帶有尾穗,長約二尺,形似馬尾(yǐ)巴,故俗稱馬尾帽。因制作精良,在京城頗有名氣,因此所處的街巷被稱為“馬尾帽胡同”。清乾隆年間以石板胡同為界,分為“東馬尾帽胡同”、“西馬尾帽胡同”。早年間胡同內小店鋪較多,曾是崇文門外較為繁華的地段。1966年曾更名為“讚東街”,後恢復原名。

  馬廠胡同 位于西城區舊鼓樓大街西側,明代為官府的養馬之地,初稱“養馬場胡同”,後諧音為“養馬廠胡同”、“馬廠胡同”,屬日忠坊。明末清初養馬場消失,附近出現多條街巷,馬廠胡同也在雍正年間析為南北兩條胡同,並依據各自所處的位置將南側的稱“前馬家廠”,北側的稱“後馬家廠”,後俗稱為“前馬廠胡同”和“後馬廠胡同”,為正黃旗地界。民國時逐漸成為居民區。

  騾馬市大街 位于西城區東南部,菜市口以東,虎坊橋以西。該街形成于金代,遼時為城外。明嘉靖年間係南大街(自廣渠門直達廣安門)的一部分,為南城騾馬交易市場,曾繁盛一時,“清初日有兩市,晨為活市,活市之後繼死市,交易疲者,以赴屠廠”。

  清代在此設騾馬稅局,並成為南城東西交通要道,時稱“騾馬市”,1965年改稱“騾馬市大街”。街內原有元帝廟,相傳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為馬神生日,街上從事騾馬交易的商戶紛紛到此祭拜馬神,祈望四季生意旺盛。

  南馬道 位于西城區西南部,廣安門南順城街以東。明清時為守衛或巡視城垣的官員便于騎馬登臨城牆之上所修的坡路,長達數十米。廣安門南北兩側均有馬道可上,因此路位于廣安門城樓之南,故稱“南馬道”。民國以後,馬道已失去作用,遂被夷為平地。此後兩側建起大面積的房屋,形成街巷,也被稱為“南馬道”。

  馬樁胡同 位于西城區中東部,西長街與絨線胡同之間,始稱于明代,也稱“雙馬樁胡同”。據傳早年間胡同內有一官宦人家,多有車馬到此,故門前置有兩個拴馬的石頭樁子,俗稱馬樁。清代這條街巷被稱為“拴馬樁”、“拴馬樁胡同”,為鑲藍旗地界。為區別于宣武門內東側之拴馬樁而改稱“東拴馬樁”,1965年更名為“東拴胡同”。其附近還有“東小拴馬樁”、“西小拴馬樁”、“南小拴馬樁”和“北小拴馬樁”四條胡同,于1965年同時更名為“東小拴胡同”、“西小拴胡同”、“南小拴胡同”和“北小拴胡同”。

  馬神廟街 位于西城區中部,東起煤市街,西至棕樹二條,始稱于明代,因胡同中有一座馬神廟而得名。清乾隆年間為區別于相鄰的“小馬神廟胡同”(今培智胡同)而改稱“大馬神廟胡同”,民國時期又改稱“大馬神廟”。1965年該胡同被改為“培英胡同”。

  馬相胡同 位于西城區西直門內大街,北起五根檁胡同,南至西直門內大街。因明代設有禦馬監而稱“禦馬監官房胡同”。禦馬監是明內廷的一個機構,主要掌管皇家用馬,設掌印太監一員。清代該機構被撤銷,故諧音為“馬香胡同”。《清廷雜錄》稱:“康熙萬壽盛典于馬香胡同內,有廟曰關帝廟,西四旗前鋒統領護軍統領以下諸臣建慶祝經壇于內。”民國以後諧音為“馬相胡同”,延續至今。

  養馬營胡同 位于西城區中部,錦什坊街西側。從字面上看,此地應為養馬之場所,其實不然。明代因胡同內有羊毛加工作坊而稱“羊毛胡同”或“羊毛營胡同”,屬金城坊。清代訛稱“養馬營”,並分為南北兩條東西走向的胡同,分稱“南養馬營胡同”和“北養馬營胡同”,為鑲紅旗地界。這個地名與馬沒有關係,可謂名不副實。

  兵馬司胡同 京城稱之為“兵馬司胡同”的有三處,《京師胡同街巷考》稱:“在外城者有南兵馬司(今稱前兵馬街、中兵馬街和後兵馬街),位于宣武門外菜市口。在北城者,有北兵馬司,位于安定門內交道口。在西城,有兵馬司胡同,位于豐盛胡同與大院胡同之間,皆因明清置兵馬司官署得名。”明清時京師分五城,並沿用元代大都所設兵馬司都指揮使之制,在中、東、西、南、北五城各設兵馬司,即警備京師之官。兵馬司里最初備有馬匹,“官兵出巡或捕盜,多騎馬而出,以為神速”,故稱“兵馬司”,其所在的街巷被稱為“兵馬司胡同”。 ◎戶力平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