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2

崔世安致辭:全力推進“一國兩制”“澳人治澳”

時間:2014年12月20日 12:1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網澳門12月20日電 今天上午北京時間9點30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舉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

  崔世安表示,我們當盡全力推進“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事業,全面、完整、正確地理解和貫徹基本法,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長遠戰略。我們繼續把“經濟穩定發展、結構有序調整”作為施政的要務。貫徹“以人為本、科學決策”的施政理念。把精兵減政、深化行政改革落到實處。絕不放鬆健全官員問責機制,推進法制和廉政建設。優化社會諮詢機構,廣納民意,貼近社情,促進社會參與,實現社會善治。

  全文如下:

  今天我們隆重集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週年。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新一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向蒞臨盛會的習近平主席和夫人,以及中央政府代表團各位領導,向在座的各位嘉賓、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剛才,習近平主席親自主持了第四屆澳門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就職宣誓儀式。我們感恩于中央政府的支援和信任,感恩于澳門居民的關愛與培育,我們定當牢記誓言,堅守信念,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當盡全力推進“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事業,全面、完整、正確地理解和貫徹基本法,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全力維護澳門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

  在今天的慶典上,習近平主席將發表重要講話。習主席的講話將為澳門發展提出新的期望和指引,併為澳門走向新的里程注入動力。我們向習近平主席表達由衷的感激。目前,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中央政府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祖國正闊步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一個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中國豎立在世界之林。

  澳門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澳門特區成立以來,我們依託祖國,立足本地,實現了澳門經濟實力增強的歷史性跨越,居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和諧穩定成為社會的主旋律。“一國兩制”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在這裡展現。祖國好,澳門更好已被實踐所驗證。我們深知,澳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後代健康成長的期許,都是我們肩上的重擔。我們有責任優先處理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的城市。我們決不停步,在加大力度建設社會保障、醫療、住屋、教育和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的同時,研究構建財政盈餘分配的長效機制,讓社會資源更有效配置、社會分配更公平正義,讓勞動者工作得更有尊嚴、有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

  我們決不自滿,定要謙虛謹慎,在總結反思中貫徹“以人為本、科學決策”的施政理念。把精兵減政、深化行政改革落到實處。絕不放鬆健全官員問責機制,推進法制和廉政建設。優化社會諮詢機構,廣納民意,貼近社情,促進社會參與,實現社會善治。深化人文建設,讓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在社會紮根、結出豐碩的果實。今天,我們站在新的起跑線,任重而道遠。新一屆特區政府將以勇於承擔的精神積極改進不足,持續完善自我。以改革的思路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與全澳居民一道共建共用發展成果。

  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長遠戰略。我們繼續把“經濟穩定發展、結構有序調整”作為施政的要務。重視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頂層設計。調控博彩業規模,促進綜合旅遊增長,培育新興行業,重點支援會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等業的成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用心保護中小企業發展的城市空間,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創新。密切審視世界發展趨勢,加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深耕國際聯合互動的領域。我們不僅要讓澳門在內地新一輪的發展中得益,更要把本地的發展融入國家的整體發展中,全面推進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我們決不自滿,定要謙虛謹慎,在總結反思中貫徹“以人為本、科學決策”的施政理念。把精兵減政、深化行政改革落到實處。絕不放鬆健全官員問責機制,推進法制和廉政建設。優化社會諮詢機構,廣納民意,貼近社情,促進社會參與,實現社會善治。深化人文建設,讓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在社會紮根、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們堅信,有中央政府強而有力的支援,有澳門居民同舟共濟,我們定能攜手奮進,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創澳門明天更美好的未來。在結束講話之前,我謹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衷心感謝中央政府決定啟動明確澳門習慣水域管理範圍的相關工作,並再一次向澳門贈送一對大熊貓,廣大居民將永記祖國內地人民對澳門的深情厚誼。

[責任編輯:王偉]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