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坊密碼》作者:曾理 出版:線裝書局 時間:2016年11月
長沙晚報記者 夏瑞虹
本週三,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長篇小説《芙蓉坊密碼》研討會”在長沙舉行。省文聯黨組書記夏義生主持研討會,省市2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
專家一致認為,該作品不僅故事情節吸引人,也能讓讀者了解到湘繡的前世今生,是一部頌揚我國民間傳統文化、見證湘繡多舛命運、記錄抗戰光輝歲月的長篇小説。
另據悉,由《芙蓉坊密碼》改編的電影《國禮一號》也將於12月26日在長沙開拍。
史詩品格:家國史、湘繡史的融合
這是一部傳記體小説,作者曾應明出身湘繡世家,除了湘繡藝術外,他對湘繡的歷史有比較深的研究,出版過這方面的著作。他把湘繡創新發展傳承的故事,用芙蓉坊繡莊的起落興衰演繹出來,更有感染力,這對弘揚湖湘文化、傳播湘繡文化也有其獨特意義。
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副院長謝宗玉認為,這部小説是一部家族命運史,故事的編排跳躍性大,跨度30多年,把時代大背景、大事件融入家族史裏;作者深諳湘繡之道,寫得有貨有料,把湘繡專業很細膩的東西藝術地融入小説中去了。
青年批評家、中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晏傑雄説,這是一個講述中國故事之湖南故事的典型文本。作家把地方抗戰記憶放在民間文化、民間工藝的格局當中,從日常生活、傳統行業和雅文化的角度復活了湖南地方的抗戰記憶,呈現了地方民間工藝的燦爛和華美,這是第一部寫湘繡發展史的長篇小説,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湖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羅宗宇教授提到,一部作品的史詩品格,除了題材的重大性、長時段,還有主要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格。他認為,曾紀生作為湘繡的代表人物能夠把目標設定在走向世界,把湘繡的標高立得那麼高,以畢生精力來幹這個事情,這就是一種偉大,是一個特定行業的崇高精神。
典型形象:風雲突變中的多舛命運
小説主要人物是芙蓉坊繡莊老闆曾紀生,民族商人,也是湘繡工藝傳承人。這種典型超出一般藝術典型在於它是一個行業、一個題材領域的標高。此外,繡娘田如玉,宏昌繡坊老闆肖小寶,以及劉麻子、雲空師太、黎原周、譚文貴、趙管家等人物形象也獨具個性。
謝宗玉、羅宗宇認為,書中人物形象飽滿,很多人物在歷史大潮中的命運讓人感覺盪氣迴腸,像田如玉從一個歌妓進入湘繡領域,又機緣巧合走上革命道路,最後為了湘繡事業犧牲了生命;曾紀生勇於開拓進取,從銅官、靖港走到長沙,再到上海,到美國,他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民族氣節,體現了湖湘文化精神。
省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曹志輝説,小説中好幾位女性形象,都刻畫得生動感人,如曾紀生的母親謝冬梅、妻子易玉蓮以及紅顏知己田如玉等。
省文聯黨組書記夏義生、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魏劍美教授指出,小説人物塑造不錯,但從文學更高的角度講,人物要更寫進人性的深度。一個好人也有個人隱私,有掙扎、波折、矛盾,也有一些軟弱的東西、一些小心思,這樣就更合乎真實的歷史敘事,更能打動人。
長沙味道:鮮活獨特的本土文化
小説描寫了長沙的三個繡莊芙蓉坊、宏昌、錦文麗,它們三足鼎立,競爭激烈,但在國難當頭時,又同仇敵愾,抱團取暖,共同推進湘繡的發展。作者在長沙土生土長,故事發生地在長沙,描寫的是長沙著名手工藝,小説散發著濃郁的長沙味道。
羅宗宇教授、長沙市作協主席唐櫻、省民協副主席黃愛平一致認為,小説對民俗風情發掘得非常好,首先是湘繡文化、湘繡發展史,此外,很多民國長沙的方言,老地名、老商號,美食、茶館等等,從特定角度展現了老長沙的風貌。尤其是長沙文化譬如講狠,譬如劉麻子這個形象,長沙味很足,非常鮮活。
夏義生説,從語言來講,小説也有獨特的一面,比如歇後語“落水鬼喝水——張口便有”,“缺乏歷練的紙漿——太嫩”,“壇子裏坐烏龜——手到擒來”,“火藥空心,人要真心”等等,它使文本更鮮活,更接地氣。
研討會上,湖南師大文學院副院長岳凱華教授就“《芙蓉坊密碼》:影視改編的可能”進行了專題發言;另外,專家們還就小説存在的諸如故事與人物的處理、結構上存在的游離,文學深描的欠缺,人物心理刻畫不夠深刻等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在場專家們知無不言,體現了真正的文學批評的獨立品格。
作者簡介
曾應明,筆名曾理,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他出身湘繡世家,是一位湘繡藝術大師。他創作的小説“湘繡三部曲”,第一部《荷鶴圖傳奇》已于2013年出版;《芙蓉坊密碼》為第二部;第三部《繡坊街檔案》已完稿。
內容梗概
《芙蓉坊密碼》是一部以湘繡歷史為主線的傳記體長篇小説,也是我國首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描寫湘繡發展的長篇小説。
故事發生在1916年至1949年間,小説時間跨度從繡制孫中山、宋慶齡婚嫁的《百子圖》湘繡被面開篇,到湘繡在抗戰期間遭遇的命運,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繡制完成“國禮一號”結束,塑造了以芙蓉繡莊老闆曾紀生、繡娘田如玉為代表的典型人物,描寫了歲月動蕩的30多年裏,湖南湘繡如何從一個地方繡種,一躍而為全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艱難歷程。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