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書訊

《觀看之道》作者、英國批評家約翰·伯格逝世

2017年01月04日 08:32:56  來源:財新網
字號:    

  當地時間2017年1月2日,英國藝術批評家、作家、畫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法國病逝,享年90歲。

  伯格的出版商Verso Books在推特上確認了這一消息。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評價他為“資源枯竭的世界裏力量源泉”(an energy source in a depleted world”)。

  約翰·伯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1972年,BBC播出的四集紀錄片《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片中伯格作為編劇主要探討了四個主題:“藝術與政治”“女性作為觀看的對象”“油畫自身的矛盾”以及“廣告與資本主義白日夢”。之後,同名出版讀物成為藝術批評領域的經典之作。評論集分為七篇,在出版後的40餘年中,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出版。

  約翰·伯格1926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曾在牛津私立高中聖愛德華學校就讀。父親曾是“一戰”中的步兵軍官。伯格本人也在18歲時在英國軍隊服役兩年。1946年,20歲的伯格退役,先後進入切爾西藝術學院(Chelsea School of Art)和倫敦中央藝術學院(Central School of Art)學習。

  這段時間,伯格以畫家身份多次舉辦個展。1948年至1955年,他以授畫為生,同時為倫敦雜誌《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撰稿。

  伯格還是一位小説家。1958年,33歲的伯格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説《我們時代的畫家》(A Painter of Our Time),講述一個匈牙利流亡畫家的故事。他的另一部小説《G》,描寫1898年的歐洲。該書獲得1972年的布克獎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

  伯格也因此成為第三位布克獎得主,但這位“毒舌”的評論人在頒獎現場依然毫不留情。他批評評委會公佈長短名單的做法在製造懸念,讓公眾把作家當成賽馬一樣猜測、押寶,這種非此即彼、成王敗寇的觀念與文學相去甚遠。伯格還點名批評布克獎贊助商布克·麥康奈爾(Booker-McConnell),追究其家族的財富來自壓榨黑人和充滿血淚的蔗糖貿易。

  上世紀70年代前後,出於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伯格先後寫出《幸運的人:一個鄉村醫生的故事》(A Fortunate Man: The Story of a Country Doctor,1967)和《第七人:歐洲農業季節工人》(A Seventh Man: Migrant Workers in Europe,1975)。此後,著迷于傳統鄉村生活的伯格在法國上薩瓦省(Haute-Savoie)一個叫昆西(Quincy)的小村莊定居。

  約翰·伯格有多本著作已在中國出版,如他的半自傳性作品《我們在此相遇》、攝影圖文集《另一種講述的方式》、藝術評論《看》《畢加索的成敗》等皆已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美國評論家、作家蘇珊·桑塔格曾説:“我尊崇並熱愛約翰·伯格的作品。他為世間真正重要之事寫作,而非隨興所至。在當代英語作家中,我奉他為翹楚;自勞倫斯以來,再無人像伯格這般關注感覺世界,並賦之以良心的緊迫性。論詩意,他或許稍遜勞倫斯;但他更機敏、更關注公共價值,風度氣節亦勝一籌。他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與思想者。”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