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艷霞
中國版本圖書館近日公佈了一組數據,根據2013年至2016年8月CIP數據統計顯示,文學、哲學、軍事、歷史、古漢語啟蒙、生物、林業類圖書都有重復出版現象,文學類圖書重復出版數量最多,佔到80.40%。重復出版圖書數量在不斷增長,文學類圖書由2013年、2014年的4000余種增至2015年的5000余種。古漢語啟蒙和哲學類圖書由2013年和2014年200余種,分別增至2015年的400余種和300余種。重復出版不算新鮮事,但是愈演愈烈,不能不引人憂慮。
現象
重版前十位全是名著
中國版本圖書館研究人員楊育芬對“重復出版”如此解釋:“同一作者的圖書選題,圖書功能、讀者年齡相同或相似,每年重復出版多於10種的圖書計入重復出版。”
按照2013年至2016年8月CIP數據統計顯示,《福爾摩斯探案集》拔得重復出版圖書頭籌,達580種。排進前10位的圖書還包括:《唐詩》564種、《安徒生童話》555種、《三字經》538種、《格林童話》536種、《論語》529種、《西遊記》525種、《紅樓夢》492種、《水滸傳》485種、《三國演義》484種。
還有更多熱門的重復出版圖書,如《弟子規》《伊索寓言》《老人與海》《柳林風聲》《朝花夕拾》《湯姆叔叔的小屋》等等。楊育芬補充説,其中翻譯圖書佔比超過七成,共有90余種,佔比71.54%,多數為進入公有領域的經典名著,主要包括童話、偵探小説、科幻小説、長篇小説等;中國本土圖書不足三成,共有30余種,佔比28.46%,多數為古典文學名著,少部分為當代文學名家名作。
楊育芬介紹,哲學類重復出版的圖書以中國先秦哲學的古文典籍為主,包括《論語》《道德經》《周易》《孟子》《莊子》《鬼穀子》。此外,還包括明代洪應明著的《菜根譚》。
來自北京開卷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的監控數據,從另一個角度印證重復出版的圖書數量驚人。今年1至9月,目前在售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有1200多種,《紅樓夢》有1600多種,《三國演義》有1300多種,《西遊記》有1600多種。
熱點
追逐剛進公版期的名家
按照楊育芬的統計,近幾年參與重復出版的出版單位多達400余家,有的單位出版的重復出版物多達700余種。也就是説,全國580余家出版單位,絕大多數都會參與重復出版。
重復出版熱度在上升,記者同樣感同身受。一家知名圖書公司今年9月以來發送的新書資訊,涉及幾十種圖書,但皆為進入公版期的中外圖書,而且不少都是重復出版幾率高的圖書,自家原創圖書竟無一本。
重復出版愈演愈烈,更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關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分析,這些年放開書號後,大量民營公司憑藉其經營的靈活性,從生存困難的出版社買來書號,這為重復出版提供了巨大空間和可能性。此外,圖書館館配、農家書屋等地方採購項目,也為有渠道、有關係的地方出版社做重復出版提供了機會。據他了解,“有些省館配圖書,中標時列的是人文社圖書,但等到進書的時候,就換成其他出版社的圖書了。”
開卷資訊技術公司研究諮詢部經理楊毅認為,這些重復出版的圖書,大都是公版圖書,而且都是知名度高的名著,既沒有版權上的法律風險,也無需花費推廣成本。同時,這類圖書大多是學校的推薦教輔讀物,因此出版機構愈發趨之若鶩推出這類書。
重復出版圖書多了,做原創出版的卻變得越來越小心。原漓江出版社副總編輯龐儉克坦言,一線作家本身數量有限,他們對版稅、印數要求又很高,動輒要求幾十萬冊的印量,不少出版社乾脆就不爭這個市場了。與此同時,挖掘新人、做原創新書不僅成本高,市場風險也高,一些出版社已不敢輕易冒險。
正因如此,緊盯剛剛進入公版期的名家,日益成為新的競爭點。比如今年8月底,老舍作品版權進入公版期;明年5月,周作人作品也將進入公版期。龐儉克預言,“如果不出所料,明年我們將會見到大量老舍、周作人作品現身。”據開卷資訊技術公司披露的數字,老捨得《駱駝祥子》今年以來已新增30個品種,遠高於往年。
市場
劣質重版書氾濫該管治了
不可否認,大量重復出版圖書的出現,一方面會造成圖書市場魚龍混雜,給讀者選書帶來困擾;另一方面,低質圖書充斥市場,更對那些精耕細作的出版社不公平。
“福爾摩斯”的粉絲都清楚,最受認可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版本出自群眾出版社。《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責任編輯張曄説,這是群眾出版社的鎮社之寶,歷經數代出版人和譯者的努力,才有了迄今180萬套的銷量。
早在1958年,群眾出版社就推出了四部“福爾摩斯”長篇小説。時至1978年,出版社重新組建後,《福爾摩斯探案選》曾作為內部刊物風行一時,當時需憑票購買,一度一票難求。1981年,《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正式出版,該版本由11位權威譯者翻譯完成。前年,群眾出版社又在1991年修訂版的基礎上重新修訂,耗時兩年多,對錯譯漏譯、標點不當等一一改正。張曄説:“截至目前,全集已重印39次,是所有版本中重印次數最多的。”然而,其他出版社推出的各種“福爾摩斯”版本,最差的一年也能出個5000套,好的也賣出了上萬套,但其中有不少譯文不精當、編輯不嚴謹的版本。
面對重復出版熱潮,周絢隆充滿了憂慮。他認為,國內出版社的類型定位過於雷同,放開書號也加劇了無序競爭狀態。他因此建議,“書號總量還是應該控制,這樣可以逼著行業進行洗牌、調整。”而接下來,出版社結構調整還需到位,才會真正遏制一味追求重復出版的現象。
業內人士更呼籲,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追求文化擔當更是出版社的責任。龐儉克説,他曾向作家王樹增約稿,王樹增表示之所以將《長征》書稿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最關鍵的原因正是因為這家出版社有文化擔當。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