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甘家口街道參訪團為臺灣同胞送去了親手準備的粽子禮盒等禮物。(台灣網 朱煉 攝)
台灣網6月8日臺北訊(記者朱煉) “五月夏半,棕米飄香。”6月7日,北京市海澱區甘家口街道攜轄區內西釣、甘東、西三環三個社區與臺北市中山區劍潭裏共同舉行“2016京臺社區端午文化大舞臺交流活動”。兩岸居民通過此次活動,“以粽凝情”,拉近了距離,增強了友誼,也為今後進一步拓展京臺社區交流活動打開了一扇門。
“走基層”送粽子
此次臺北之行,甘家口街道不只是帶來了社區居民的誠摯問候,更帶來了社區居民的關懷之情。當天上午,甘家口街道一行15人,在劍潭裏里長畢無量及社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行了一次特殊的“走基層”活動。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本次交流活動恰逢端午佳節來臨之際,甘家口街道參訪團走訪了8戶劍潭裏社區家庭,與他們談民俗、話家常,併為他們送去了在京出發前夕親手準備的粽子禮盒和精心編織的手工藝品(手工藝編織粽)等。
“在挨家挨戶的走訪中,我們不但認識到臺灣養老為老服務的細緻化與規範化,而且深度了解了臺灣老人的社區養老生活方式,對完善甘家口的社區建設工作具有非常好的的借鑒意義。”甘家口街道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來臺一是促進京臺合作,推動智慧社區醫療養老健康項目的交流對接;二是參加京臺社區端午文化大舞臺活動,通過兩岸同胞共度佳節,加強交往,增進友誼。
“他們真的不只是説説而已,而是真的很用心。”甘家口街道的誠意深深打動了畢無量里長。
“小拍賣”大公益
“50元,100元,300元,3000元……”“3000元一次,3000元兩次,3000元三次,成交!”沒錯,這裡還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藝大師工藝品現場公益拍賣。現場八九十歲高齡的老人為了自己心愛的作品慷慨解囊,更是爭得“面紅耳赤”。
據了解,參與此次公益拍賣活動的拍品共有10件,由西釣社區居民編織的手工粽子工藝品、甘家口街道非遺傳承人“小燈張”捐贈的手工制宮燈以及工藝美術大師黃小群捐贈的掐絲琉璃工藝畫組成。北京的手工藝人希望籍此可以借助京臺交流平臺,以手工藝傳承為媒介來聯結兩岸真情。
經兩岸同胞踴躍競拍,總共籌得善款6600元新台幣,將全部捐贈予劍潭裏,用於支援社區老年餐桌項目。對此善舉,里長畢無量表示深深謝意,“這份善款雖然不多,但承載了北京同胞一衣帶水的濃濃深情。”
“訪親戚”結對子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兩岸居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在共同表演中加深了解,達成共識,增強協作。甘家口街道西釣社區與劍潭裏社區締結成為“結對交流社區”。
據介紹,隨著友好社區關係的確立,兩個社區在日後的工作中,將實現社區互訪互聘,共辦中華傳統文化節慶活動。具體將圍繞社區公益事業、文化創意交流、養老服務、智慧社區、環境保護、社區教育、志願服務、社區安全促進、社會組織促進等事宜,共創共營,互利互惠。
劍潭裏里長畢無量調侃説,結了對子,就是結了親家,以後一定要常來常往。來自北京的代表也表示,結對子不但拉近了彼此的關係,更融合了京臺兩地社區居民的情感,而且開拓了兩地社區手工藝傳承、公益交流的平臺,為今後進一步拓展京臺社區交流活動奠定了基礎。(完)
這位阿婆經過激烈競拍,終於拿到了自己心愛的手工藝品。(台灣網 朱煉 攝)
甘家口街道西釣社區與劍潭裏社區締結成為“結對交流社區”。(台灣網 朱煉 攝)
[責任編輯:楊永青]